立春刚过,父亲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犁田地。他说,地早耕一天,庄稼就多收一分。
父亲侍弄了一辈子的庄稼,是乡亲们眼里的种庄稼老把式,对农作物的习性摸得很准,什么时候耕地什么时候施肥,一直熟稔于心。在以前,每年冬天,家里的几亩田地,就被父亲犁过一遍,撒上了农家肥。晒了一个冬天太阳的田地,到了春天后,又被父亲精耕细作一番。他说,多犁多耙,旱涝不怕,哪怕是拳头大小的土疙瘩,也要被他打碎。因此,父亲的庄稼地,总是平平整整的,就像菜园一样。难怪乡亲们总说,父亲在田地里种庄稼,不晓得的还以为是在种花。无论种什么,父亲总能获得丰收,这大概与他的深耕有关吧。
近些年,老家有了耕地的机械,一亩地,能很快耕完,这让父亲惊叹不已。习惯于牛耕地的父亲,渐渐地也用上了机械,不仅效率高,而且效果也非常好,那铁牛成了父亲的宝贝疙瘩儿。一块田地耕完,父亲总要歇口气,过个十天半月再重新耕一次。“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父亲常说,用铁牛省时省力,多耕一遍算不了什么。因为有了铁牛的助力,父亲把适合机耕的田地流转了起来,怕是有几十亩,统一耕种,统一收获,收成一年比一年好。“种一生的庄稼,到老了还用上了高科技,年年增产增收,这在以前真的不敢想。”父亲说:“如果条件允许,我要流转更多的田地,打更多的粮食呢。”
前段时间,我回老家一趟,在家里没见到父亲,母亲说父亲巴不得天天待在田地里呢。田野里有机器的轰鸣,我循声走去,看到父亲正“赶”着他的铁牛耕田。昔日寂静的田野,一时间变得热闹起来,乡亲们都在忙着犁田耕地,起垄挖沟,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父亲看到了我,让铁牛熄火,就跟我聊会儿。“我看耕得可以了,怎么还要耕一次?”我问父亲。“人勤地不懒,田地不怕多耕,耕得越细越好种庄稼。”父亲笑着说:“耕好耙好,光长庄稼不长草,现在反正有机械,又快又好使。”“耕牛是不是可以不要了?”“那可不行。”父亲连忙说,“铁牛去不了的地方,耕牛就可以派上用场,再说,我也要过过用牛耕地的瘾呢。”父亲喝了口水,跳上铁牛背上,又接着耕田了。那铁牛“突突突”地响着,在田野里来回奔跑,场面格外热闹。
春天是个动词,万物复苏,春风里万象“耕”新,这是老家最动人的景象。
(文/赵自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