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的黄冈粮食之十】喜看稻菽千重浪

喜看稻菽千重浪

黄冈是一个农业大市,辖区内除罗田、英山、龙感湖外,其他8个县市区均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这8个县市区1999年粮食复种面积43.47万公顷,占全市粮食总面积51.24万公顷的84.84%;粮食总产24.86亿公斤 ,占全市粮食总产28.95亿kg的85.87%,且常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5亿公斤 。粮食生产是黄冈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大传统产业,在全市国有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农业结构调整方针,加强了结构调整力度,从全局来讲,切实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文章,收到了良好效果。据1999年统计资料,全市农业总产值74.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39元,分别比1990年的45.19亿元和580元增加了28.82亿元和1458元,增长幅度分别为38.94%和2.52倍。

一是粮食生产总面积的调整

回顾1990-2000这10年来的粮食生产,黄冈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1990~1992年,粮食复种面积由57.87万公顷调减到53.37万公顷,调减了4.50万公顷,调减幅度为7.78%;第二次是1992~1999年,面积调减到51.24万公顷,比1992年调减了2.13万公顷,10年时间调减了6.63万公顷。

尽管粮食复种总面积减少了,但粮食总产却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而且一直稳定在26.5亿~30.0亿公斤左右。调减的面积主要用于发展油菜以及经济作物等生产,全市油菜总面积1990、1992、1999、2000年分别为11.17万、11.55万、15.13万、14.04万公顷。

二是稻谷生产结构调整

总的面积调整趋势是早、晚稻调减,中稻调增。10年来,全市稻谷生产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

第一次是1990~1992年,复种面积由40.85万公顷调减到38.22万公顷,面积调减2.62万公顷,调减幅度为6.41%。 

第二次是1993~1999 年,复种面积调减到34.63万公顷,这次又调减了3.59万公顷,调减幅度9.39%。

第三次就是2000年,复种面积调减到31.84万公顷,再次调减了2.79万公顷,调减幅度为8.06%。11年时间,稻谷生产总面积调减了9万公顷,总的调减幅度为22.05%。

三是杂交稻生产结构调整

黄冈最早生产杂交稻是1975年,开始只是试种中稻,面积仅有673.33公顷。

到1984年才开始试种早稻,这年三季杂交稻复种面积发展到7.29万公顷。

到1988年,杂交稻生产有个较大的发展,三季杂交稻复种面积发展到14.91万公顷。

1991年,杂交稻生产达到高峰,复种面积发展到18.93万公顷,占当年水稻复种总面积40.14万公顷的47.17%。

成功选育优质杂交晚稻金优12

为了解决杂交稻的米质问题,尽快发展杂交稻生产和适应市场供求新形势的变化,继续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杂交稻生产优势,黄冈市农科所积极开展科研攻关,通过科技人员的艰苦奋斗,终于成功地选育出晚杂新组合金优12。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黄冈解决一系列农业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选择。另外农业产业化这种有别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将是农业未来发展的主体模式,对推动黄冈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黄冈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农产品种植规模

1►

种植业规模持续增加

产业化发展明显

2012年黄冈市优质水稻种植基地达到2.4万公顷以上的县市有6个,其中黄梅、蕲春、浠水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已达4.67万公顷以上。油料种植规模也在不断增加,麻城市油料种植位居榜首,达4.33万公顷。特色种植也已初具规模,特别是板栗种植已成为大部分县市特色种植的首选。

▲2012年黄冈市养殖产业情况

2►

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化发展初见端倪

在农业种植产业化大力发展的同时,黄冈养殖产业化规模也不断扩大。

▲2012 年,红安县全县规模生猪养殖大户达到1188户,万头养猪场2个,种猪扩繁场1个,中型奶牛养殖场3个; 

▲罗田县累计建成万头猪场3个,万只鸡场6个,千头奶牛牧场2个,奶牛累计达到1500 头; 

▲武穴市有规模以上( 万头以上) 养殖小区39个,年生猪出栏量达到103万头; 

黄冈市大宗农产品产量常年位居全省前列,为荆楚大地“三农”发展、强农惠农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粮食总产量居第3位、油料总产量居第2位、棉花产量居第2位、茶叶产量居第3位、牛出栏数居第2位、肉类产量居第3位、禽蛋和牛奶产量居第1位。麻城、蕲春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浠水、黄梅是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市农业实用技术到户率达到90%以上,到田率达到85%以上,农业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2年黄冈辖区内部分县、市、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情况

3►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个数增加

产值得到不断提升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下,黄冈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个数在不断增加,产值也得到不断提高。截至2012年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39家,实现产值239.66亿元。

▲2012年黄冈市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情况

4►

农业产业化园区逐步形成,成效显著

截至2012年底,黄冈11个县、市、区已初步建成农业产业化园区,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资料表明,入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企业以黄梅县、黄州区、龙感湖区、罗田县、蕲春县最多,其中又以黄州区、龙感湖区园区规划面积最大,分别为 1000、 666.67公顷。

来源:市委宣传部策划,市史志研究中心、黄冈日报社、黄冈广播电视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