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通过三十多年的保护,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普氏野马的饲养繁育、野化放归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国内普氏野马种群数量,突破了700匹。
我国普氏野马种群数量突破700匹
普氏野马具有6000万年的进化史,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具有奔跑能力强、取食比较杂、抗病能力强等特点,被誉为马中 “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 杨建明:普氏野马是现在世界上唯一现存的野马品种,它保存着6000万年以前的基因,是生物多样性其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普氏野马在野外灭绝。从1984年开始,我国着手开展普氏野马重引入工作。1986年,建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氏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积极开展了普氏野马的饲养繁殖、野化放归等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十多年来,新疆普氏野马种群,已发展到484匹,包括圈养种群97匹,半散放种群113匹,野外种群274匹,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野马繁殖基地。目前,我国普氏野马种群,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等地。种群数量已突破700匹。
记者实地探访普氏野马野化放归训练
为提高野化放归成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专门为普氏野马,建造了一万多亩的野化训练基地,分批次对它们进行野化放归训练,以此提高普氏野马野外生存能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明说:“我们现在即将进入的就是普氏野马的半散放区,在我们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建有两个半散放区,一个面积三千亩,另一个面积九千亩。”
这次接受野外放归训练的普氏野马共有35匹,在野化训练基地,工作人员采取了减少喂养次数,取消固定喂养点和棚舍等人为庇护,让普氏野马在模拟自然环境下,自由、自主生活,以此来提高普氏野马的野外生存体能和技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明:“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它的活动范围,提升它的运动量,为野外放归的普氏野马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不仅如此,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还在野化训练基地,种植了一些植物,以此来提高普氏野马的野外觅食能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明:“主要的植被结构也是红柳、梭梭树,以及禾本科植物,和野外的环境基本一致,这也是为它下一步野放的时候做好充分准备,提高适应性做好充分准备。”
没有固定的喂养和饮水点,野马们只能凭借自身的能力在野外觅食生存。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深入野化训练基地,沿途可以随处看到被普氏野马啃食过的红柳树和梭梭树。
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把野化训练的普氏野马和圈养的普氏野马,进行比较发现,经过野化的普氏野马大都身体健壮,肌肉发达饱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明:“对马匹野外放养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野放成功率越来越高。”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野外放归普氏野马274匹。
高守勤:普氏野马的“贴心保姆”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有位工作人员被大家称为野马的“贴心保姆”,他叫高守勤。
进入冬季,天气渐冷,作为普氏野马饲养组组长的高守勤,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起床,和他的团队成员一起负责普氏野马当天的吃喝拉撒和健康保障。高守勤说,每天每匹马都要喂养10公斤苜蓿和2公斤胡草。
普氏野马生性警觉,见人就躲,听声就跑。不让人靠近,高守勤第一次为普氏野马投食犯起了愁。既不能让马饿着,还要时刻观察它的健康状况,多年的辛苦,他才逐渐掌握普氏野马的习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饲养组组长高守勤:“慢慢时间长了,我们圈里面经常巡逻和马近距离接触,它就慢慢靠到我们跟前,我们顺手能摸摸它的皮肤,感情就比较深了。”
在陪伴野马成长的六年里,不仅野马健康长大,高守勤也从一个每天只知道喂草,看马喝水的新手,变成了饲养、接生、看病样样精通的养马高手。
随着普氏野马数量的增加,高守勤不仅更忙了,也多了些牵挂,以至于他很少有时间回家和照顾家庭。多年来,家人不仅意见大,还多次劝说高守勤离开。高守勤看着亲手养大的野马,心里总有太多不舍,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饲养组组长 高守勤:“经过好几年和马接触,人觉得就好像离不开它们,像我回家休息的时候想的都是马,觉得和人一样非常亲近。”
如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已经成功繁育了6代700多匹普氏野马,后被引入至内蒙古、甘肃等地。高守勤在戈壁滩中,如同野马的“贴心保姆”,守护着这群戈壁精灵。
来源:央视新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