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讹”!“加拿大鹅”被罚成了监管教科书

近日,羽绒服品牌“加拿大鹅”再上热搜。这次,除了罚金45万元备受关注外,本案行政处罚决定书赢得诸多点赞。详实严谨的调查、精准细致的分析,“简直是羽绒服购买指南”。

网友调侃,在这份处罚决定书面前,品牌商的套路几乎无所遁形。其一,滥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明明距离最高水准还有相当距离却乱夸海口,涉嫌虚假宣传;其二,制造噱头、混淆概念。鹅绒与鸭绒、绒子含量与保暖性,明明和产地、气候无关,却擅自宣传什么“Hutterite”等洋名词,刻意营造高端形象;其三,店大欺客,玩文字游戏。所谓的“退款说明”,堂而皇之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称自己“保留最终判定权”,活脱脱的网购版“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条条款款,虽然都是围绕“加拿大鹅”阐释,却分明是不少商家的通病。

禁“讹”教科书大家喜闻乐见。说白了,相当一部分不良商家敢忽悠,利用的正是消费者的信息差。因为绝大多数时候,无论是对产品的解释权,还是对法律的了解度,商家都更胜一筹。以“加拿大鹅”为例,如果不是专业出身或者很有研究兴趣,有多少消费者知道国际标准,恐怕连蓬松度和绒子含量的术语都不太清楚。即便发生纠纷,个体的维权门槛和时间成本也不低。自然而然地,在与商家的博弈中,就会处于劣势地位。这就迫切呼唤专业力量和权威部门站出来,将商家的违法违规行为,一条一条地列清楚,以明白浅易的文字表达,为消费者撑腰,为市场发展护航。

某种程度上,“处罚决定”成了“购物指南”,正是网友们对这种贴近性的认可。它弥补了消费者的信息鸿沟,给予了消费者与商家博弈的底气。相应地,当“购物指南”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也更能倒逼品牌商约束行为、敬畏规则。事实上,这也是商家提质升级的契机。毕竟,广告吹得再天花乱坠,营销做得再花里胡哨,核心竞争力依然是产品本身。而且随着监管措施的不断完善,执法人员的不断成熟,营销投机的空间必将越来越小。谁还想以“讹”赚钱,玩一些低劣花活,只能是吃罚单、砸牌子。

坚持质量为本、诚信为先,让消费者买得明白、买得放心。共同培育一个健康、成熟的市场环境,受益的是每一个市场主体。

来源:北京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