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岁失聪,到成为清华大学一名博士研究生……如今,29岁的她立志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造福更多人,“如果我能够做些什么,让别人不再那么辛苦那么艰难,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面对面》专访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博士研究生江梦南,听听她的故事。
半岁失聪
她靠“读唇语”考上清华博士
半岁时,江梦南因肺炎误用耳毒性药物而失聪。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
从小到大,江梦南没有上过特殊教育学校,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一个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
江梦南考入清华时,人工耳蜗技术已臻于完善,但由于害怕手术带来的风险,江梦南一直在纠结是否采用这一技术重获声音。然而,医生的一句话让江梦南下定了决心:“难道你不想看一看你未来的人生有多少种可能,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吗?”
“听到这句话,我内心动了一下。”江梦南说,“之前在没有听力的情况下,我一步步走到现在。我想看一下,如果我做了耳蜗手术能够听到声音,我的学业和事业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2018年7月中旬,全家人慎重考虑后,江梦南接受了右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她的世界从此有了声音。
26岁第一次听到鸟叫声
“好神奇,很幸福”
2018年8月,26岁的江梦南走进清华大学,开启了全新的、有声的人生。在校园中,她第一次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
“我居然能够听到鸟叫声,觉得好神奇,就在那站了很久,听了很久,很幸福。而且当时天气也很好,阳光也很充沛,又听到鸟叫声,又看到校园的美景,是一个很美好的早晨。”
江梦南说,如果把声音比作颜色的话,她以前的世界是雾蒙蒙的,有了声音以后,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身体力行普及无障碍理念
她立志解决生命健康难题
来清华之前,江梦南说一直没把自己往残障人士这个方面去靠拢,因为之前更多专注于个人,“哪怕听不见,也要跟其他的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如今,她意识到,我国有几千万残障人士,要开始考虑其他人。“如果无障碍做得非常完备,残障人士也能跟健全人一样生活,我觉得这才是更美好的世界。”
2020年,江梦南当选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第五任会长。筹备协会活动、组织参加无障碍论坛、举办无障碍理念体验活动……江梦南通过各种方式,身体力行地向公众普及无障碍理念。
江梦南说,无障碍不是残障人士的专属,它是有通用性的。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不用刻意去问他们需要什么,这会让他们有一些心理压力,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把障碍铲平了,这是让他们觉得比较体面的帮助方式。
按照计划,江梦南将于明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她就读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的是和免疫相关的机器学习建模课题。从本科报考药学开始,江梦南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
“如果我能够做一些什么,让别人不再那么辛苦那么艰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付出一点点努力,这个世界肯定是非常美好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