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和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其历史承诺的兑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长期努力的成果,彰显了中国道路解决世界性难题的制度价值。今天的《村村讲村村响 七一讲话亮心堂》解读篇请听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熊廷华解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意义》由记者夏风华、李希采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追求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凝聚了几代人的心愿和奋斗。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相继提出“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又提出: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我们党认识到,现代化也不只是经济上的现代化,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中,我们逐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熊廷华处长:“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公平正义的制度理念。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党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和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他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他一再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经过8年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一大奇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旗帜的意义再次凸显出来。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社会主义道路获得新的示范效应,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能力获得新的验证,也有助于中国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更多的响应和支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有了这种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来听听普通民众对小康的看法和声音:“我现在已经达到小康了,我有房有车,孩子们过的也好,我觉得我过得挺开心的,我觉得这就是小康社会”;“我们都有养老保险,生活有保障!”;“我觉得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心态,要有和谐的感觉,家人朋友们的关系都是和谐融洽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经不可逆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已经无法阻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