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改革开放,才能闯出新路——
让突围之举来得更果敢些
“龙头”高昂,“龙腰”奋起。
踏进改革开放先行地,在上海、浙江跟班学习的湖北干部开拓视野、打破思想“围城”,激发斗志、坚定发展信心。
他们说——
身临其境融入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才深切体会到上海长期领中国开放之先、高水平建设“五个中心”的大格局、大气魄。
他们说——
零距离感受浙江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拓荒精神、敢为天下先的改革意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开放思维,才懂得浙江何以能够阔步前行成为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
思突围,加快建成支点,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看行动,唯有改革开放,才能闯出新路,才能勇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围”。
坚决破除区位决定论、交通瓶颈论、资源制约论
上海,全球知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以一城之域,GDP总量全国排名第十。
浙江,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却是“七山二水一分田”。
沿海经济发展质效更高,靠的是区位好、交通优、资源要素足?
答案显然不是。
探寻沪浙高质量发展密码,跟班学习的湖北干部认为:其根本动力在于,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改革开放促创新、促发展。
做就做最好、当就当第一,这是上海追求——
在互联网经济“上半场”,上海慢了半拍。进入“下半场”,上海正视短板,全面推动以数字经济、数字城市、数字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历史性变革,迅速成为新一轮数字经济浪潮的领跑者。
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走在全国前列,向世界贡献了上海方案。
以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培育壮大民营经济,这是浙江模式——
浙江鼓励“草根创业”,持续为民营经济创造稳定、高效、低成本的营商环境,民间创新创业活力奔涌,每9个浙江人就有一位是老板。
民营经济占浙江GDP比重高达66.3%,唱响“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三部曲,主导形成大批规模“全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的特色产业集群。
“新英雄观”以亩产、效益、能耗、环境论英雄,这是上海智慧——
面对传统要素资源趋紧、发展空间受限,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速动能转换,提高发展含金量,亩均GDP全球领先。
以数字化改革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跃升,这是浙江探索——
浙江以数字化改革为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经济社会各方面各领域深层次系统性制度性重塑。计划到2025年底,全面形成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基本建成全球数字变革高地。
“先行者还在加速奔跑,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快马加鞭?”“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跟班学习的湖北干部表示,必须坚决破除区位决定论,提升精神区位;破除交通瓶颈论,打通思想瓶颈;破除资源制约论,优化要素配置,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要活力、要生产力。
从市场出发、由市场激活、让市场回答
“做决策首先想会不会干扰市场,采取行动首先想会不会影响市场主体。”
“不设路障设路标,说YES不请示,说NO要报告。”
“以最包容的胸怀对待市场主体,容缺容错、扶新扶特。”
……
跟班学习的湖北干部,从沪浙各级党委政府无处不在的市场思维里,洞察上海、浙江发展这么好、这么强的深层逻辑。
从市场出发,由市场激活,让市场回答。
一个全国排名第11位的国家级高新区,完全由民企运作?
上海说“行”——
民营企业上海紫竹集团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运营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紫竹高新区,政府充分放权,20年来未派驻一名管理人员。政府无偿划拨5500亩土地,支持两所大学校区整体搬迁至高新区附近,推动创新资源汇集、高端产业集聚。
一片矿产资源贫瘠的土地,能够变成“世界五金之都”?
浙江说“能”——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全球性配置资源,利用民间“百工技艺”传统,放手鼓励民营企业进军五金产业,形成产业链完备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科技五金城,每年举办中国五金博览会,上万种产品辐射全国各地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座地铁站之上,可以悬起“空中之城”?
上海说“行”——
在上海,这种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新业态叫“地铁上盖”。莘庄地铁上盖项目,项目完全采取市场化模式,完成技术上完全可靠的地下、地上高难度施工后,在三层楼高的位置建成约11万平方米的平地,开发集轨道交通换乘站、公交枢纽、商业综合体、住宅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
一个智能马桶,能够打造成千亿元产业?
浙江说“能”——
6年前,财经作家吴晓波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引发网上对中国智能制造的热议。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政府敏锐捕捉市场机遇,当即提出把智能马桶产业作为千亿级产业重点培育,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几年来,当地智能马桶产业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
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跟班学习的湖北干部,听说当地一位退休老领导,当年常用这样一句“口头禅”鼓励企业大胆闯、大胆试——
“呐噶好(怎么好),呐噶来(怎么干)”。
抓住一次机遇,就可能赢得一次跨越;
失去一次机遇,就可能落后一个时代。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怎么好就怎么干”,这种旗帜鲜明的市场取向,不正是打开发展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勇做探路者、闯关人、实干家
滚滚长江,一路向东奔大海。
跟班学习,扑面而来的开放气息使湖北干部直观感受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湖北务必破除封闭心态,打开国际视野,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他们在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看到,其国际合作涵盖清华大学北美创新创业中心等一批全球重要科创中心和9个离岸孵化器,服务25万海外高层次人才;
他们在中以(上海)创新园看到,这里成为以色列高科技企业“打卡地”,短短一年半就吸纳50家中以合作企业、机构和项目;
他们在浙江看到,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设立71个海外仓,年进出口总额突破3000亿元,“义新欧”班列半年开行千列;
他们在浙江看到,宁波余姚加速布局意中(米兰)创新中心、中东欧(布达佩斯)创新基地等国际创新中心;杭州云栖小镇“2050大会”引起全球向往科技的青年瞩目……
因为看见,所以更加坚定一种信念——改革开放没有走在前列,就是一种风险!
正值“换思想、取真经”之时,跟班学习的湖北干部听到两条重磅消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相继发布。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6月21日,湖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召开,部署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增强战略牵引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区域辐射能力,全面发挥湖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支撑、服务、链接、引领作用,全面筑牢未来发展的战略优势。
未来,属于勇敢的探路者,属于睿智的闯关人,属于拼搏的实干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