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一九二八年冬,营口转运站党支部成立,主要任务是把党中央的重要出版物由上海转运至中共满洲省委,再分发到东北各地。营口转运站工作仅一年,转运了三批重要刊物、文件。其实,党中央一直重视营口党组织的发展。早在一九二七年就建立党小组,成立营口县立师范中学校党支部,后来又派欧阳强到营口,建立中共营口特支,把工人运动推向高潮。
营口港:转运红色刊物最佳地点
在营口市西市区有个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正在展出党的早期刊物,大部分是二十世纪20年代印刷的红色书刊。这些书刊是从上海通过营口转运站输送到东北各地的,它们见证了营口转运站党支部一段曲折的斗争史。
史料记载,1924年5月,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为迎接大革命的胜利和准备组织上海武装起义,决定加强宣传出版工作,成立了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兼任部长,毛泽民任经理。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通过报纸、刊物、图书、文件、资料等及时传达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传播马克思主义,指导各级党组织领导和开展革命斗争。
营口市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亚卓告诉记者,二十世纪20年代,营口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通商口岸,与上海的航运往来频繁,又有沟营线和中东铁路支线直达营口,是上海与东北往来最便捷的通道。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在营口建立交通联络机关,计划通过设在上海的中华海员总工会,由海员中的中共党员或赤色工会会员,将党中央的文件、书籍、报刊从上海运到营口,再转运到奉天及东北各地。
营口市档案史志管理中心主任韩晓东介绍,为了配合党中央的宣传工作,1928年冬,中共满洲省委派共产党员廖如愿到营口,负责打通一条党中央同东北党组织和中共满洲省委直接联系的秘密通道,建立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营口转运站。廖如愿来到营口后,面对的局面相当复杂。在中共满洲省委向党中央的报告中这样描述:“营口没有一点基础,廖同志此次去,完全是垦荒工作。且廖是南方人,在渔局当职,不能用全部时间去工作。过一相当时间还得抽调干部去。”廖如愿通过亲属关系在营口奉天渔业商船保护局稽查科谋得了一个职位。不久,廖如愿结识了行政科科长傅纪方和夏凤洲。傅纪方早前在董必武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来到营口水产学校和营口奉天渔业商船保护局工作。夏凤洲与傅纪方是同乡,大革命时期曾在家乡搞过农民协会,后经傅纪方介绍来到渔业局财政科当雇员,两人关系密切。
廖如愿经过考察和了解,代表中共满洲省委恢复了傅纪方的党员身份,又发展夏凤洲为团员。经中共满洲省委批准,在营口奉天渔业商船保护局建立了营口转运站党支部,廖如愿任支部书记。营口转运站党支部的任务就是接收党中央从上海运来的文件和报刊,转运到中共满洲省委,再发送到东北各地,同时将中共满洲省委的报告、刊物通过转运站送给海员,呈报党中央。
转运站:一年输送三批重要文件
韩晓东说:“营口转运站党支部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在东北的传播,为营口党组织的壮大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1929年3月,辽河解冻,海运恢复正常。刚刚成立的营口转运站党支部积极准备接收由上海运来的秘密文件和书报。此时,廖如愿调走,营口转运站工作由夏凤洲负责。
1929年5月14日,中共满洲省委在给中共中央的《第十四号函》中汇报说:“营口机关(指营口转运站)已建妥,请即告知船名、人名、职守及接头方法,至盼!”随后,营口转运站的同志按照中共中央通知的船名、人名、职守及接头方法等,负责接收党中央由上海发出的书报、文件,再转运至中共满洲省委。
营口转运站的共产党员与码头、车站、铁路上的军警、密探周旋,斗智斗勇,先后将三批由上海运来的文件、资料、报刊转送到中共满洲省委,其中有《布尔什维克》《红旗》《红旗周报》《党的建设》等,每次百余册。
1929年10月至11月间,廖如愿代表中共满洲省委到营口检查转运站和党支部的工作。11月,中共满洲省委在《满洲省委通告第七号》中指出:“发行分配工作是和目前党‘保护苏联’‘反对军阀战争’的中心政治任务有密切联系的一部分工作……经常把党的宣传品多量地分散到群众中去……是每个共产党员更非常重要的部分工作。”
东北各地陆续出现的红色书刊,令反动当局和日本军警万分恐慌。于是,他们严密封锁、搜查红色书刊途经的满铁路段和船舶运输港口,红色书刊转运工作受阻,到1930年初,营口转运站工作被迫中止。
1930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派原团省委机关秘书陶翙鸣、李芳夫妇到营口,以开小书店为掩护,准备恢复营口转运站的工作,但由于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反动当局对海上和铁路进行了更加严密的封锁和盘查,转运站的工作没有开展起来。
欧阳强:建立营口特支,领导工人运动
记者在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里,看到一份1922年2月12日出版的《工人周刊》,这是欧阳强与邓福林在营口领导工人运动时,宣传进步思想,给工人阅读的。
因为营口的便利条件,党中央一直重视在营口建立党组织。史料记载,早在1924年1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全国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邓培就派欧阳强到北宁路沟营铁路和营口港考察,准备在营口建立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营口转运站工作被迫中止后,党组织工作并没有停止。1930年3月,中共满洲省委派沟帮子特别支部书记欧阳强到营口河北火车站机务段工作,负责秘密筹建中共营口特别支部。5月初,陶翙鸣和李芳夫妇来到营口,协助欧阳强开展党的工作。他们和工人交朋友,发展积极分子,先后介绍邓福林、熊殿瑞、王玉珍、李洪柱四人入党。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正式组建中国共产党营口特别支部委员会,欧阳强任特支书记,陶翙鸣、李芳任特支委员。
营口特支成立后,确定以营口铁路为中心,在工人中建立赤色工会组织,开展斗争。当时,在营口河北火车站地区集中了很多铁路工人,营口特支决定将支部的活动据点设在居住在此的机务段工人、共产党员熊殿瑞家。
为了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在欧阳强的主持下,营口特支还在附近建立了一所“工余学校”,帮助工人学习文化。“工余学校”实际上成为工人学习、开会、活动的中心。营口特支又把工会组织恢复起来,发展会员七八十人,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1930年8月,中共营口特支带领工人向铁路当局提出增加工资、要煤、要房的要求。特支内部作了分工:欧阳强负责机务段,熊殿瑞、李洪柱负责工务段,邓福林负责车站。他们分头发动工人,严密地组织工人统一行动。
一天清晨,上班的汽笛刚刚拉响,几百名工人分别包围了工务段、机务段和车站站长办公室。机务段段长很紧张,脸冒虚汗,听说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要煤、要房,慌忙说:“你们大家别吵吵,选出一个代表来。”工人愤怒地高喊:“我们没有代表,你马上给答复!”段长软磨硬泡地说:“你们这样可不好,要求增加工资、要煤、要房,我也解决不了,我得走个行文向上级请示。”当时工人们喊声一片,限铁路局一天答复,否则全体罢工。段长只得答应工人们的要求,这场斗争以工人的胜利宣告结束。
1931年2月8日,欧阳强当选为中共满洲省委委员,熊殿瑞当选为中共满洲省委候补委员,接任营口特支书记。欧阳强和熊殿瑞密切配合,共同领导了铁路职工和市内工人、学生抵制日货运动。他们在营口车站公开打出标语:“不收日币,不拉日本人,不运日货”“对国货运输低额收费”“对购买日货的人给予制裁”。这些行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营口特支停止活动。
来源:辽宁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