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公墓式”统一招牌“丑得整整齐齐”?

“要是谁晚上从这里过,估计也会很害怕。”最近,湖北十堰苏州路一条街的门店被统一设计招牌风格,所有门店招牌均为黑底鎏金大字,墙壁则是灰白粉刷,被大家吐槽像“公墓”“灵堂”“火葬场”。目前,当地相关部门已经拆掉这些招牌,市民表示满意。

从风风火火的统一安装,到引发热议后的匆忙拆除,当地的店招统一行动可谓是“整治了个寂寞”。而不管是店家为换招牌自掏腰包,还是相关部门利用公共经费“埋单”,这次决策的失误都会造成一笔不小的开支浪费。公共决策并不是绝不容错,但通过科学、审慎的调查研究,尽量避免产生来回折腾的低级错误,应当成为相关部门的自觉。

这起事件被报道后,不少网友都用“又见殡葬一条街”等评论来表达似曾相识之感。此前,在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西安市莲湖区四府街、昆明市西山区巡津街等地,都曾出现过如出一辙的“瘆人”统一店招,也均在遭到各方吐槽后落寞拆除。

在“前车之鉴”如此“丰富”的情况下,当地有关部门但凡能够稍加了解,做一点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背景调查,听取一些商家、居民的建议和感受,都不难意识到统一黑白招牌的不妥,也就不会有此后的行动“翻车”了。

近些年,不断有地方以“美化市容市貌”等名义对招牌进行“一刀切”式管理。可是一眼望去,黑白、红白等乏味的元素搭配,以及有如“复制-粘贴”式的招牌呈现,都难免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和压抑感,也失去了城市商业空间应有的烟火气和活力。如果说一块招牌的“塑料感”只是审美缺失问题,那么让店招“丑得整整齐齐”就是城市治理思路上的偏差了。

构建服务型政府、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要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该出手、该监管的时候绝不含糊,同时也要让市场的归市场,避免对资源配置的过度干预。

因此,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当地管理部门可以依据法律规定,对招牌的尺寸范围、材质、内容等有所限制,可是强制要求商家统一换招牌,则是把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多了。此前,一些地方统一招牌后被群嘲的结果,也证明了这种与市场规律相悖、干扰商家自主性的做法并不可行。

作为一家店的门面,招牌是其展示自身风格和个性的重要方式,也是店家进行宣传和营销的正当权利。前段时间,我就亲眼见证了一家服装店通过店面革新“逆袭”的过程。此前,虽然这家店的选品眼光独到、质量也不错,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几个月前,这家店搬到了由机电院改造的商业区,并在门面呈现上花了一番大功夫。

大片鹅黄色的外墙,配上白色的门和纤细唯美的店名,很快让它成为不少年轻人热衷打卡的“网红店”。走在这个商业区中,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小店招牌相映成趣,完全不会因为不“统一”而呈现出混乱的感觉。说到底,一个商业空间的成功,依赖于商家激发创造力,而不是直接代替商家去创造。

看到“公墓式统一招牌”的新闻时,我不禁开了一个脑洞:要是那家服装店就在这条商业街上,也挂上了黑底鎏金的招牌,该是多么别扭、多么不协调啊。不过也无需多虑:看到当地有关部门如此僵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它们大概率也不会选择入驻。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