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外说要讲好中国故事,没想到自己竟成了故事……

今天(10月7日),是厦门经济特区成立满四十周年的日子,为你介绍一位在厦门近乎家喻户晓的外国人。他在厦门生活了三十二年,见证了厦门特区从落后的海防小城到花园城市的变化。

他的身上还有很多标签:厦门大学引进的第一批MBA外籍教师、福建省第一位持中国“绿卡”的外国人……他是美国人潘维廉(William N. Brown)。

“我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房子”

潘维廉给人的第一印象:中等身材,略偏瘦削,年过花甲,精神矍铄,修剪有型的八字须下不时蹦出几句闽南语。他还弹得一手好吉他,被作家舒婷称为“最帅老外”。

△近日,潘维廉参加《相对论·众城共话》厦门篇,用闽南语弹唱了一首《爱拼才会赢》。

厦大是潘维廉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五老峰,半山腰,凌峰楼,顺着105级石阶拾级而上,就是潘维廉的寓所。他曾多次表示,自己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房子”,“世界最有希望的国家是中国,中国最有意思的省是福建,福建最美的城市是厦门,厦门最漂亮的是厦大,厦大最美的地方是半山,我的房子就在这里!”

潘维廉的家不大,却是中西合璧:客厅里琳琅满目的中国天然矿石、走廊的欧式落地钟、墙上的中式灯笼、还有阳台上来自山东曲阜的陶瓷桌凳……

“考虑10秒就答应,天赐良机!”

20岁之前,潘维廉并不了解中国。直到1988年,得知厦门大学接收外籍学生并可以为其与家属提供住宿,潘维廉和妻子、两个儿子踏上了前往厦门的旅程,到厦门大学学习中文。

△1989年,潘维廉一家于厦港。

80年代末,厦门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对潘维廉一家来说,生活处处充满“挑战”:经常停水停电,粮票配给不包括外国人,那时厦门还没有出租车、公交线路也只有三条……但中国人温暖的情谊使这个外来家庭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潘维廉回忆说:“很多中国老师和领导把自己的粮票匀给我们,逢年过节,同事们都会邀请我们到他们的住处一起过。” 为方便出行,潘维廉还向学校打报告,申请买了一辆三轮车。

△潘维廉的三轮车

在厦门大学就读了一个学期的中文专业后,潘维廉接到了一份工作邀请。厦大管理学院唯一的外籍教师因家事回国,拥有管理学博士学位又办过公司、有管理经验的潘维廉成为最佳替补人选。

“我考虑了10秒钟便答应了,这简直是天赐良机!”潘维廉说。

“拿到‘绿卡’,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1992年,潘维廉做了一个震惊家人的举动——申请中国永久居留权。那时候,福建还没有拿“绿卡”的外国人。

他说自己这样做的动力来自他的学生,“90年代初期,我的学生们大多想出国。我申请永久居留权,是为了向学生传达我长期留在中国的决心。我坚信世界经济的重心将回到亚洲和非洲,改革开放会给中国带来无限的机遇。”

移居厦门之后,潘维廉每个月都给美国的亲友写信,“我希望以这种方式,打破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让他们了解真正的中国和我爱的中国人是怎样的。”

厦门的发展日新月异,潘维廉的家庭也在壮大,还增加了中国成员。大儿子同一位厦门姑娘喜结连理,小儿子娶了一位美国女孩。

△潘维廉夫妇(左)与两个儿子和儿媳

谈及退休之后的生活,潘维廉早有规划:“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了解世界,但世界还不够了解中国。继续写书,讲好中国故事,是我的责任。我想留下来,见证并参与厦门的另一个40年。”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熊文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