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人们出行的信心也渐渐增强。同样恢复信心的还有各大旅游景区。受疫情冲击,各大旅游景区损失严重,“五一”假期正是挣回人气、创造营收的好机会。
值得提醒的是,我们目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比较大,任何的疏忽大意和松懈思想都可能让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付之东流。已开放的旅游景区必须绷紧严控疫情的“安全弦”,要做足准备,做好预案,切实承担起游客游览期间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
事前准备在“细”在“足”,不打无准备之仗。开放景区要严格贯彻《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从口罩、手套、酒精、消毒液等物资保障到景区密闭建筑、卫生设施、餐饮场所的清洁消毒,从员工上岗工作规范到垃圾分类处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要提前考虑到、处理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足的防疫物资和充分的心理、技能准备是有序游览的基础,也是确保堵住任何防控漏洞的前提。只有通盘考虑,把各项准备工作做细做足,一根根紧绷的“安全弦”才能织成万无一失的防控网。
事中管理要“严”且“活”,活用信息科技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控客流,就要建立完善的预约制度,通过多种渠道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严防聚集,要在旅游景区出入口、重要参观点等游客可能瞬时聚集的区域,加强疏导和管控,避免拥堵;严堵漏洞,就要对出入景区的游客执行严格的检测制度,确保不漏一人、不误一项。在景区预约服务、信息发布、流量管控、安全巡查等方面灵活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既是建设智慧型景区的题中之义,也是当下做好景区疫情防控工作的迫切需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灵活用好各项智慧手段扎严防控的篱笆,是景区站稳脚跟和谋求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疫情防控正倒逼景区加快智能化升级步伐,实名分时预约逐渐成为景区标配。疫情虽令旅游业遭遇寒潮,但也加速孕育了“云旅游”等新业态,各类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数字技术焕发了新的生机,释放出巨大消费需求。可见,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是暂未开放景区加大项目建设、景区改造,推进景区提质升级的有利时期,也是已开放景区推进“智慧旅游”、加快蜕变升级的契机。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五一”来了,旅游景区必须充分用好新技术、打好“提前量”,念好“细”“足”“严”“活”四字诀,安全生产。只要经受住这一段时间的考验并抓住机遇转型升级,待到全链条复苏之时,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将释放出令人惊叹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
来源:人民网
编辑:毛紫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