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起“上战场”,
在张鹏军、李璟慧看来是另一种“甜蜜”,
因为只去一个人,
“剩下的一个人定会牵肠挂肚”。
所以,同为记者的他们一起去了,义无反顾。
02
China Media Group
战疫记者·手记
《我双眼红肿,但所见清澈》
1.真相和我就隔着一道门,能再靠近一点儿吗?
大年初一夜,我来到了武汉。
我承认,一路上,心里害怕极了。恐慌来自未知。我们对病毒的了解,对传染方式的了解都是有限的。风暴眼里到底发生着什么,只有亲历者知道。
大年初二,我的第一场直播是关注火神山医院建设。直播结束时我提到,“这次来到武汉我是没有告诉家人的,但是今天我要做直播。如果你们看到,请不要担心。我们会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网友的关心潮水般涌来,给了我进入更核心现场采访的勇气。
2月1日,我们深入探访武汉市红十字会仓库。这场高关注度的独家直播,让我意识到记者使命重大。只有我们靠得足够近,才能澄清谣言。
我深知,最核心的新闻现场就在医院隔离区,可是起初没有勇气进去,因为那个时候每天被感染的人数还在增加,恐慌还在蔓延,也没有医院愿意让我们进去冒这个险。当时很多来支援的医护人员还在紧急培训如何防护,而我们一无所知。但我的内心始终有一个声音:“真相和我就隔着一道门,能再靠近一点儿吗?”
2.她把眼泪憋回去了,我却没憋住。
来武汉的第五天,我开始到医院隔离区外观察,试图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同时寻找突破口。2月5日,我在汉口医院碰到医生换班,看着他们穿完防护服说着笑着就进去了,突然感觉那扇神秘的隔离门好像并没有那么沉重。在我的争取下,终于有医生答应教我们穿防护服进去拍摄了。
可是说实话,这一声同意来得有些突然。我内心其实依然是恐惧的。我问了摄像赖健一嘴:“真进吗?”他并没有迟疑:“进呗,来都来了。”说话间,医生已经开始指导:“来,先穿这个腿……”防护服穿了40分钟,我站起来腿都软了,但是就像战士已经扛上了枪,我们没有退路了。
虽然心里紧张,但还是在隔离区门口出镜了,“过了这道门,我们就进入隔离区了……”我们真进去了!
我原本以为,隔离区里一定是灰色的压抑的,甚至是没有人愿意接受我们采访的。但是并非如此。知道有记者来了,病区里面的轻症患者你一言我一语拉着我们聊了很多,说得最多的是感谢医生护士,是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病毒。当然,我们也记录到抢救重症患者时的惊心动魄。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22岁的护士。她叫朱海秀,当我们目光相遇,我看到,她的黑眼圈简直和熊猫一样。瞒着家人报名来支援武汉,我邀请她给家人报个平安,她说:“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就没法干活了。”她把眼泪憋回去了,我却没憋住。
△戳图了解隔离区真实故事
“熊猫”护士最感动我的,其实是她对陌生的我们的善意。我们一口气在隔离区拍了四个多小时。她跑来提醒我们快出去,口罩使用过了四个小时就不一定安全了。她还不放心地盯着我们一步步脱完防护服,自己才下班。
这一次,也是首次有记者进入新冠肺炎重症监护室纪实。在这场与《东方时空》的直播连线中,我用三种颜色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3.那一天,我甚至动了写遗书的念头。
随后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医院隔离区里采访。2月18日,我跟拍的医生出现发热症状,采访被迫中断。我作为密切接触者也接受了检查。那一天,我甚至动了写遗书的念头。
△戳图了解这次有惊无险的“意外”
很幸运,经过检查,我的采访对象只是一次普通感冒。进入3月份,我在医院隔离区拍摄《护士援鄂遇13年前救命恩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被已经污染了的护目镜碰到眼睛。同行的护士马上帮我用生理盐水冲洗。那一刻我在想,完了,这次怕是没那么幸运了……
所幸经过检查,未被感染。
4.此刻,我双眼红肿,但所见清澈。
经常进“红区”,安全起见,我与同在一线的爱人也只能“分居”。前线经历的一切我们都没敢如实告诉家人。但我们相信,胜利之日,家人必以我们为荣。
△与爱人李璟慧第一次有空在武汉合影 却不敢靠太近虽然到目前为止,我的双眼仍然是红肿的,但在武汉还是看到了诸多美好:那些九十度的鞠躬、饱含热泪的感谢、病人康复出院时的道别……
春暖花开,我的武汉隔离区纪实也拍摄完成了,在片子的最后,一位医生走出重症监护室,因为病人病情好转哼起小曲。在他的歌声里,我的脑海中像放电影一般闪过这两个多月在武汉的日子。这记忆,金子般闪闪发光。
如今,援鄂医疗队开始分批撤离武汉了,我跟拍的一位新冠肺炎孕妇也生下了一位“红区宝宝”。母子平安,医护无恙。武汉迎来了新的生命。此刻,我双眼红肿,但所见清澈。清澈的是人心,是善良。
03
China Media Group
战疫记者·手记
《无关英雄伟大,只因心有热爱》
总台央视记者/李璟慧
1月25日,赶着最早一班从兰州飞回北京的航班,身上穿的还是在甘肃拍摄新春走基层节目的衣服,又立刻坐上从北京西站出发的高铁,我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无关英雄伟大,不是一腔愚勇,只因手中有话筒,心中有热爱。大年初一,你好——武汉。”
1.慢慢觉得,自己就是“武汉人”。
刚来的十天时间,我持续跟进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进展。记得有一天我们直播火神山医院连夜施工,偶遇了一位来自黄冈市的工人,负责给箱式病房安装螺丝,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天要比前一天拧的螺丝钉数量多。每天多拧一颗螺丝,他觉得离火神山医院建成就快了几秒钟,因为有他的努力,疫情就能提前结束几秒钟。我特别深刻地感受到,哪有什么“基建狂魔”“超人”,十几天建两所医院,就是普普通通的建设者们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挥洒汗水拼出来的,是万名工人两班倒、千台大型机械24小时不间断作业创造的“中国奇迹”。
△戳图了解火神山医院建设“奇迹”
武汉的每个人,都在战疫。在武汉的时间长了,慢慢觉得我自己就是武汉人,和武汉一起战,终将一起赢。2月3日,我们直播爱心餐饮企业免费为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制作并配送餐食。在一间酒店的后厨,从早上九点,很多爱心志愿者就忙碌起来,有的免费送来新鲜蔬菜,有的帮忙洗菜,厨师们也是从各个餐馆集中在这里,专门架了大锅大灶,每天做一千多份的爱心盒饭。从取餐点到雷神山医院,车程约40分钟。司机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志愿者,我一边直播一边把网友的评论念给他听,听到很多网友对他点赞、表达敬意,他特别开心,“我给广大网友们保证,车里开着空调,一定将热热乎乎的盒饭送到雷神山医院。”
2.回家,泪流满面。
初到武汉的一段时间里,我还经常会在武汉天河机场报道各省市来湖北支援的医疗队。每次有医疗队抵达,我就在备忘录里记下今天接了哪支医疗队、多少人。我希望待到“春暖花开”日,自己还在机场,送他们平平安安回家。这个愿望,实现了。从3月17日开始,陆续有支援湖北的医疗队返程回乡。我以为“回家”是轻松欢愉的,未曾想这竟是我在武汉流泪最多的一段时间,更是我经历的医护人员掉眼泪最频繁的直播。
△戳图见证刻骨铭心的离别“
武汉 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我爱你”
临别之际,谈及“武汉记忆”,几乎每个接受我采访的医生或护士,都流下了热泪。他们来武汉没有哭、进隔离病区没有哭、穿防护服工作脸上都出现压疮了也没有哭,可是当我问起大家想和武汉再说点什么,很多人立刻眼泛泪光。提起自己负责的病区和患者,会流泪;提起家人,也会流泪……
4月7日,我在直播中送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疗队,一位护士说,“我来武汉很匆忙,就带了个人洗漱物品和医院准备的防护物资。今天我要回家了,我带走的是——希望。”
3.“永不后退”,我的信念。
在登机送别陕西医疗队的同乡英雄时,偶遇妈妈认识的徐汉瑾医生。我将那枚珍贵的央视新闻胸章摘下来,交给徐医生,请他替我转送在西安的妈妈、报个平安。
记得来武汉那天,我在高铁上给父母打了一通电话,第一句话就说,“我觉得咱们家都是特别开明的。”结果父母立即警觉,“你不会要去武汉吧?”我问,“如果去的话,你们同意不?”爸爸说,“当记者就应该去,做好防护,我和你妈都相信你没问题。”此刻,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会到武汉做报道?答案很坚定,就是因为手中有话筒,心中有热爱,热爱新闻、热爱生命、热爱这片土地。在这里,“永不后退”就是我的信念。
????
最好的爱,是“你来了再也没走”,
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比肩而立,灵魂的门当户对,
也是我们历“疫”弥坚的铠甲。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 毛紫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