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宣告灭绝?

1月3日一早,#白鲟灭绝#这个令人心痛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据澎湃新闻,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日前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透露,据说可以长到上万斤、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的长江白鲟没能进入2020年。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物种被宣布灭绝。

该论文通讯作者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张辉博士。

研究人员在该论文中称,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经灭绝。

资料图:白鲟幼鱼。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院

据报道,事实上,早在2019年9月17日,国际组织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在浙江杭州一个学术会议上报告称,经专家组评估,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extinct)。

这是继白鱀豚(极危,CR,可能已灭绝)和长江鲥鱼被研究人员宣布功能性灭绝之后的又一坏消息。

该专家称,这一结果正在上报IUCN办公室,随后将在IUCN红色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除长江白鲟灭绝外,中国特有的中华鲟、长江鲟仍被评估为“极危”等级(status)。

网友在微博评论中上传的白鲟邮票照片。 

长江白鲟:中国淡水鱼之王

最后一次发现是2003年

“千斤腊子,万斤象。”“腊子”是中华鲟,“象”指的是长江白鲟,据说它可以长到上万斤。白鲟体型硕大,成鱼可长达七八米,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十年前,2009年,IUCN对长江白鲟物种濒危等级的评估结果是“极危”。

但十六年来,长江白鲟始终未在渔民和科学家们的苦苦搜寻中现身。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03年大年初一,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一条长江白鲟、放生并跟踪。但随后,船触礁,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也消失。

没人能想到这可能是人们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失去这一条鱼,也失去了整个物种。

IUCN前述专家称,目前没有包括影像学等在内的任何证据证明白鲟还存在。如果人们再拍到或捕捉到任何一个长江白鲟个体,IUCN将重新考虑调整其物种濒危等级。

资料图:2002年12月11日,南京一渔民在长江下关水域从事正常捕捞作业时,无意中捕捉到一条长3.3米、重量在130公斤左右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鲟。该白鲟身体多处受伤,在众多专家30多天的抢救后不幸身亡。中新社发  丁东升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8年11月4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的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论坛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在其报告中透露,白鲟可能已经灭绝,专家们正在评估这一情况。自2003年至今,科研人员没有再发现过白鲟,也没有其人工养殖个体存留。但人们还抱有一线期待。“有渔民认为,长江某些水域还幸存有白鲟。”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令人痛心!一定要保护环境。

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称,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将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长江流域捕捞渔民按照国家和所在地相关政策开展退捕转产。

来源: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

据北京青年报,“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屏障。”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说,“禁捕是有效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的关键之举。”

据于康震介绍,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公式豚、白鲟、鲥、鯮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

生态破坏不仅危及长江水生生物种群繁衍,渔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长江流域的捕捞量从1954年的42.7万吨下降到不足10万吨,约占全国淡水水产品总量的0.32%。

于康震说,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是践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具体举措。

据@人民日报,十年禁渔计划将是长江史上最大规模休养生息。古人云: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但因过度捕捞,长江已陷“无鱼”境地。鱼要放生,人要反思。竭泽而渔则无鱼,尊重规律则无虞,鱼的兴与衰,本质是大自然为发展亮起的指示灯。给长江十年休整期,长江能还世界一片生机。

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编辑 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