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武昌区变“等待服务”为“主动服务” 32项政务服务无需再由个人申办

“等一下”“办不了”“下次再来”……群众办理政务事项,最怕这样的遭遇。针对基层社会治理痛点,武汉市武昌区大力实施改革。

近日,该区召开“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改革试点工作新闻通气会,宣布该区政务服务全面从“等待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群众办理老年优待证、高龄津贴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配发等32项民生事项,不用再由个人申请办理,既不用跑社区街道,也不用上网操作。

服务流程再优化

在街道层级政务服务中心全覆盖基础上,武昌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此前,已梳理出155个需要在街道社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群众办事“一站式”服务和“一门式”办结。

“只要群众有槽点,服务流程就得再优化!”武昌区“民呼我应”工作专班负责人称。

为此,工作专班花1个月时间,经部门提议、街道评价、群众当评委进行会诊,列出事项清单逐一讨论,以评委满意作为最终标准,把155个政务服务事项缩减为129项。进而,对129项服务流程分类再造:对不用申办的服务事项,送服务上门;能不跑腿的事项,全程网上办;必须窗口办理的,一次办完。

具体为:采取大数据比对、网格员代办等措施,对集中于卫生健康、民政救助、残疾人、退役军人等方面的32项政务服务实现“免申不用办”,让政府部门主动服务,群众不操心;依托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武昌微邻里”等信息平台,对公安户政、工商和劳动就业等方面的21项服务实现“全程网上办”,群众可足不出户,动动手指轻松搞定;对现阶段无法实现免申或网办的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涉及社会保障、信访微调和人口计生等方面的75项服务实现“现场一次办”。仅有一个事项因涉及主体过多,仍按原流程办理。

走出办公室主动服务

“过去,前后要跑2次,耗时近3个月。”武昌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办理老年人优待证,需提前两个月携带本人身份证、照片到指定办理现场,工作人员现场受理审核,并拍照上传办证信息,经市老龄工作部门审核后,交制证部门制作。约1个月后,办理人携带办证凭证,才能领到老年证。

跑路多,时间长,怎么改?

武昌区的做法是,职能部门和街道提前在系统数据中,筛查提取符合办证条件的老年人信息,由社区网格员在武汉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提交办证信息,经区、街网上审核,提交制证中心,待老年证制作完成,再由网格员送证上门。

近日,武昌水果湖街85位老人的老年证,由网格员给老人送上门。街道相关负责人称,转变职能,就是想办法把群众要跑的路,让服务部门抢着跑,改变坐在窗口“等待服务”,走出办公室“主动服务”,群众才能满意舒心。

大数据背后的服务温情

发放高龄津贴方面,武昌区也倾力为老人便捷服务。据统计,目前武昌区80岁以上老人约3万余人,按照此前的办事流程,需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本人或家属携带户口簿、身份证、照片到社区填写高龄津贴发放申请表,经社区初审、街道审核、区级审批,报财政局审批,再以现金或银行卡形式发放。往后,按季度,社区工作人员要通过上门、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实高龄老人是否健在。

“让老人手持当天的报纸拍照,群众十分反感。”武昌区大数据中心主任张吉军表示,有的工作人员为核实老人是否健在,采取了类似工作方式,确实惹人烦。他说借助信息手段,搭建大数据平台,这个麻烦就迎刃而解了。现在,只需社区网格员登录武汉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主动搜集临近80周岁的老人信息,上门登记银行账号,网上提交津贴清单,即可及时发放到位。

同时,武昌区已率先组建了死亡人口数据库,网格员可通过数据库核查老人健在情况,直接提交发放或终止补贴。

编辑: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