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子、栗子、游子、勺子、台子”~~看这个村是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鲶鱼坵村是罗田县凤山镇实施“头雁工程”的成功案例。村支部书记陈少秋,六年前回村当起了支部书记,在以他为首的村党支部带领下,牢固树立“民生和村、生态立村、产业兴村、文化强村”的发展理念,全村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现如今,鲶鱼坵村是全县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后进村”向“小康村”的蜕变。


鲶鱼坵村曾是黄冈市板栗十强村之一,全村共种植板栗1200多亩,板栗产业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富民支柱产业,因市场销路等多方面的原因,罗田的板栗产业进入了“寒冬”,群众种植板栗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如何让经过多年来培育起来的板栗产业振兴?村“两委”一班人拜专家、访名师、查资料,不断地探讨板栗与市场、板栗与旅游、板栗与养生、板栗与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和切入点,研究了“板栗炖鸡汤”、“糖醋板栗”、“板栗烧肉”等创新食谱,将板栗“补”的属性发挥到极致。同时推出了板栗游园、自采自摘、板栗树认领等特色体验活动,使鲶鱼坵村的板栗名声越来越大,板栗再次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鲶鱼坵村的板栗产业焕发出了第二春。


游子思家,返乡创业。在陈少秋书记回乡反哺家乡带领村民致富事迹的感召下,在北丰河畔掀起了一股返乡创业的热潮。

周学文,鲶鱼坵村退休党员干部。他退休不褪色,动员在外创业的外甥晏乐回到家乡,共同投资创办罗田县百丰顺发兴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1200多万元,流转村民抛荒的土地500多亩,实行“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种植药材增效益、基地务工得薪金”,带动了30多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毛召丰,覆船山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近2000万元,创建了罗田县涵丰生态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原来村民手中的山林、田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达到效益、利润最大化。目前,公司已流转土地600多亩,建成了年可出栏牲猪1000多头的养猪场、20多亩的休闲垂钓鱼塘以及观光采摘的火龙果、黄桃、冬桃基地,探索形成了山上养猪、坡地种果、山下养鱼的现代化循环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年可创收100万元以上,帮扶辖区30多户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


陈少秋,罗田享有盛名的掌“勺”大师傅,凭一把铁“勺”炒出了一番大事业——醉秋风美食城。2012年,他怀着致富不忘家乡,致富回报社会的朴实情怀,毅然选择回到家乡鲶鱼坵村,当起了村党支部书记。“铁锅顶在了头上”,从何处入手,改变群众靠打工单一的经济来源现状?成为了陈少秋上任伊始首先思考的问题。俗话说,靠山吃山。身怀掌“勺”绝技的他提出了致富群众、技能先行的思路。于是,他走垸入户,动员青年才俊学习厨艺,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在他不遗余力的帮助下,近百人成为罗田餐饮行业的掌“勺”大师傅。十里八乡的群众都笑着称赞说:鲶鱼坵出了一个“掌勺”,富了无数个家庭。


鲶鱼坵村十分重视文化传承。这里耕读传家,名人辈出,仅近些年,这里就走出了二十多位名校学子;这里百姓善良,民风淳朴,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蔚然成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积极顺应时代,为村民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身风采的舞台,“生活本多情赤脚明星短调长歌呈技艺,耕耘今有乐山乡俊俏西服旗袍舞春秋”,勤劳、幸福的鲶鱼坵人都是这舞台上的明星。还开办了道德讲堂,用社会正能量引导群众;成立了文艺宣传队,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教育群众。少儿活动中心是孩子们学习、交友的平台,老年人活动中心是言传身教的场所,妇女之家成为了家庭、邻里和谐的润滑剂,图书阅览室更是村民青睐的地方,“科技传播力量,知识就是本钱”成为村民们的共识。如今的鲶鱼坵村凝心聚力,乡风文明,真心实意谢党恩,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越走干劲越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