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市委召开庆祝建党97周年大会。会上,英山县石头咀镇党委书记张春梅,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梅进华,罗田县骆驼坳镇燕儿谷片区联合党委书记、燕窝垸村第一书记、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新等三位典型代表通过不同侧面作了先进典型事迹介绍,还有三名个人作了书面经验介绍,现将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予以刊登,请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借鉴。
“三在”机制夯基础 党建引领促脱贫
英山县石头咀镇党委
英山是全国深度贫困县,石头咀镇是英山县重点贫困乡镇,现有41个村,4.2万人。2014年全镇贫困发生率33.6%。全镇目前已经有86%的贫困人口脱贫,12个贫困村有11个甩掉了穷帽子,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3%。
变化,源自党委抓党建促脱贫领导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成绩,出自干部“岗位在村、阵地在村、责任在村”机制的有效落实。我们踩准群众需求的鼓点,工作重心下移到“神经末梢”,排场轻了,磁场强了,为石头咀镇的父老乡亲找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径。
“岗位在村”是我们抓党建促脱贫的“磨刀石”
蓝天是飞鸟的故乡,基层是干部的舞台。抓党建促脱贫,关键在干,干就要干出实绩。党委一班人带头把岗位钉在村里,38名镇干部每周在镇工作5天、住4晚,下村不少于3天,这是雷打不动的。在脱贫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实行24小时全天候驻村,通过这种“543”工作法,引领干部脚板踩到泥土上,汗水流到岗位上,口碑树在实干上,实惠落到群众上。
镇长余锋,防洪抢险,他冲锋在一线;脱贫攻坚,他身在一线;爱人长期患病,他坚守在一线。去年,胡山村4000多斤红灯笼辣椒滞销,他两天两夜没合眼,跑销路、拉订单,贫困户熊培发说,“有这样的干部,我们脱贫就心里有底儿了!”
“阵地在村”是我们抓党建促脱贫的“压舱石”
面貌变不变,根基在党建;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
打赢“攻坚战”,就必须靠能啃“硬骨头”的村党支部班子。我们通过实施“头雁工程”“能人回乡工程”,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党员选进村“两委”班子。陶家冲村过去是个贫困村,缺乏生机活力,党员方亚放弃企业优厚的待遇,2014年回村任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整治村庄环境、组建互助合作社、改水改电改网,通过4年的艰苦努力,陶家冲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村富景美、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我们通过发函邀请、登门拜访、亲友团做工作等办法,将一大批“能人”请回家乡,并从中选聘223位名誉书记和发展顾问,解决村级发展无能人带头的问题。整合资金2200多万元,新改扩建了21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如今,到村里开个会、找个人、办个事、跳个舞、看个戏,非常方便,老百姓纷纷点赞。
强班子、抓队伍、兴产业、促增收,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仗接着一仗打,支部真正成为了脱贫致富的桥头堡——大力发展茶叶、药材、旅游、电商四大支柱产业,组建44家村级自强互助脱贫合作社、12个党员“双带示范基地”,带动126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92%的村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24%的村达到10万元以上。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细胞活则肌体强,党员活则支部强。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把“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开到贫困群众家里,搬到脱贫攻坚项目一线,全镇1500多名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走在前、当先锋、作表率,蔚然成风。
“责任在村”是我们抓党建促脱贫的“试金石”
谋民生之利、务发展之实、夯脱贫之基,每一步,都需要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要谋定而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这些考验的都是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始终把抓村强村的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开展了“比作风看担当、比绣花看精准、比实绩看作为、比进度看变化”的“四比四看”活动,全镇成立7个专班常态督查,让排名靠后的村“两委”和驻点干部丢面子、挨板子、少票子。全镇党员干部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提升,在比中赶超,争当脱贫攻坚的实干家。
党员干部走在前,群众拍手跟着干。周畈村党员余德畏,种药材、搞养殖,当上了脱贫之星;冯畈村党员沈小虎,建基地、富乡亲,200亩葡萄、青枣带动60多个贫困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付山村民闻猛,热心公益,回馈乡里,捐资21万元援建富山大桥……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瞬间,总在不停打动着我们的心弦,谱写着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和声共振、同步向前、稳步奔小康的华美乐章!
各位领导、同志们,昨天的奋斗为今天奠基,美好的明天从今天起航。我们将以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豪气,戒骄戒躁、扬鞭奋蹄的姿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毅,用好用活“三在”机制这个法宝,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赶,一天一个台阶往上迈,一周一个变化往前擂,我们一定会用抓党建促脱贫的丰硕战果装点石头咀镇的美好明天!
大爱无疆 情洒北非
黄冈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梅进华
我叫梅进华,是黄冈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也是中国第24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队员。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大爱无疆 情洒北非》。
艰难抉择
2014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我正在家里整理资料,一阵电话铃声突然响起,院领导打来的,说根据工作安排,院里急需选派一名妇产科医生参加中国援助阿尔及利亚医疗队,组织上综合考虑有意选派我去。这事来得突然,我丝毫没有准备。我对非洲的印象只是沙漠上的骆驼和无休止的战乱。去还是不去?去,家里儿子还小,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正需要父母陪伴,援非一去就是两三年,父母身体也不是很好,况且去的是遥远的非洲,工作条件、环境与国内相比都相差甚远;不去,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服从组织安排是党员的义务,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次援非,代表的是党和国家形象,任务非同寻常。身后是亲情的难舍和个人的安危,身前是组织和祖国的期待,我毅然选择了前行。我把想法告诉了妻子和父母,起初他们坚决反对,但拗不过我的坚持和倔强,最后还是同意了。就这样,经过8个月的培训,2015年2月春节之前,妻儿父母含泪送我踏上了援非的征程,我光荣成为中国第24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队员,并担任提亚雷特医疗分队队长、党小组长,开始了两年的医疗援外生涯。
不畏艰苦
非洲国家普遍医疗条件差,医疗技术、器械设备落后,缺医少药。当地家庭一般都有6、7个孩子,在我工作的妇产医院,医生很少,而病人却很多。我们4位中国妇产科医生基本包揽了所有手术。为了挤出时间救助更多的病人,大家24小时轮流值班,只要医院需要,我们随叫随到。每个月我都是上的班最多、做的手术最多、休息时间最少的。除了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生活条件和环境也十分艰苦、枯燥,宿舍里只有一床一柜一桌一椅,电视仅能收看一个台,网络基本瘫痪,缺水、缺蔬菜,每天的主食基本就是面食和土豆,吃得很不习惯,异国思乡、思家、思亲之情每天都考验着我。到驻地一个星期后,恰逢国内春节,大家凑在一起,就着各自带的腊鱼腊肉,伴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吃了一顿特别的“团圆饭”,那天我们都哭了。
履职尽责
2015年6月6日,我值夜班,一名孕妇送来急救,马上就要临产了,检查后发现是四胞胎,伴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胎膜早破等并发症,而且孕周只有31周,如果顺产,孕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经和队员快速商讨,当即决定剖宫产。经过几个小时的奋力抢救,手术非常成功,两对龙凤胎,体重都超过1500克!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都很兴奋,尤其是阿尔及利亚的医护人员,四胞胎早产而且母子平安,这在当地是一个奇迹,是以前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术后,虽然很累,但看着产妇抱着孩子们露出灿烂的笑脸,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完成使命
在非洲,艾滋病病人很常见,作为医生,经常会碰到。2015年8月7日,在没有隔离手术服,只能穿两件一次性手术衣、戴上两双手套的简陋条件下,我完成了人生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手术。术后有队员问我:第一次给艾滋病病人做手术,你是什么感受?说实话,紧张、害怕、担心,这些我都有,但拿起手术刀的那一刻,脑海里却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治病救人,也没有时间去多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两年内,我和队员共同完成了27例艾滋病病人手术。到2017年2月援外医疗工作结束,我们医疗队妇产科医生月均门诊量2500人次、月均手术量500台次、年抢救危重病人约800人次;所在医院孕产妇死亡人数也从20多人,减到了第一年6人、第二年3人,中国医疗队没有一个病人投诉,没有一起医疗纠纷差错。回国前夕,阿尔及利亚卫生部和提亚雷特省卫生厅先后举行了欢送会,感谢中国医疗队为当地作出的杰出贡献。我们医疗分队和我本人获得了提亚雷特省妇幼保健院颁发的“先进团队”“先进工作者”,回国后我还被评为“全国卫计系统优秀工作者”。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回国一年多了,援外的一幕幕经历至今难以忘怀,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十六字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全市医疗卫生战线上,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战友们,他们勤于辛苦、安于平凡、甘于奉献,默默无闻从事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回到大别山
罗田县骆驼坳镇燕儿谷片区联合党委书记、燕窝垸村第一书记、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志新
我叫徐志新,现任罗田县骆驼坳镇燕儿谷片区联合党委书记、燕窝垸村第一书记、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8年前,我响应市委市政府“三个放活”号召,辞去罗田县司法局副局长,出去打拼闯荡。8年前,我响应市委组织部“一派两聘”号召,回到大别山,担任燕窝垸村第一书记。
离开大别山和回到大别山都是为了两个字——改变。离开是为了改变自己;回来是为了改变父老乡亲贫困的生活,希望能借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
2011年,我的律师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是多家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和独立董事,被清华大学法学院聘为硕士生导师,实现了一个山里孩子想都不敢想的财富梦想。
因为穷过,我在大都市的生活更让我时时回忆和惦记着家乡。我在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是否可以利用我的资源为贫困的父老乡亲做点什么呢?最好是帮助父老乡亲探索出一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子,带着他们一起致富。
当我的太太知道我要回到大别山做一个农业项目,特别是一帮专家朋友告诉我们必须持续投入、8年左右才能盈利时,她满腹忧虑,担心这会不会是无底洞,担心我会不会太累。她除了心疼钱以外更心疼我的身体。我告诉她,钱都是我自己赚的,不是祖上传给我的,赔了也不是败家子。即便赔了,也是赔给了比我穷的人。我不过是在城市里赚了有钱人的钱赔给村里的穷人,这是财富的再分配——不后悔。
8年前,燕窝垸村是大别山千沟万壑中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思想观念保守,市场意识不强,工作激情减退。村集体负债近百万元,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几乎年年换村支书,大家将燕窝垸戏称为“厌人垸”。
回到家乡,我创立燕儿谷生态园,建成各种特色种植观光园3000多亩。村集体以荒废的橘子园等经营权作价入股,由村委会持股10%,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发展了集体经济,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0万元。
集体强也要群众富,我们每年召开外出人员座谈会,鼓励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就业与创业。根据村民家庭和个人情况实行灵活的工分制,安排老人扯草,年轻人搞农家乐等,让老人、妇女和残疾人都有平等的就业机会。目前,燕儿谷已吸引147人返乡就业,直接带动农户发展40家农家乐,并成立了农家乐联盟。
贫困户叶桂元,已经70多岁,在公司除草种树,一年收入2万多元;下岗职工朱险峰夫妇,一年收入近6万元。“死前我想跟徐书记吃顿饭。”去年正月期间,病情严重的村民何治平向家人说出心里的愿望。何治平是燕儿谷的一名临时工,也是我结对包保的贫困户。何治平学习大树的移栽和苗木的扦插,成了一名技术工人。他们夫妻在燕儿谷一年也能挣到五六万块钱。但没想到,何治平后来得了食道癌,吃不了动不了。作为老员工,他看着燕儿谷一天天变好,可怜身体却不争气。他哭着说,舍不得就这么走了。他还要求子女领着他最后在燕儿谷到处转一转,看一看。
2014年,燕窝垸通过了国家AAA级景区创建验收;2015年,被评为全省绿化生态单位和文明村;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2016年10月,汪洋同志对燕儿谷“村企共建、精准扶贫”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今天,在代表燕窝垸村向各位领导报告,燕窝垸村顺利通过了整村脱贫出列验收,燕儿谷公司被评为全国旅游扶贫“公司+农户”示范项目。
对接乡村振兴,瞄准前沿产业,燕儿垸说干就干。我们做乡土文化项目,招募“九佬十八匠”,一大批民间的能工巧匠不是在燕儿谷,就是在去燕儿谷的路上。他们年龄最小的58岁,最大的81岁。我们免费提供乡村工匠工作室,由其自主经营,或者发底薪3300元加提成。不少村里的老手艺人都回来了,他们在景区做豆腐、扯油面、打糍粑、做篾器、做木器等等,这些都成为了景区游览和体验项目,深受游客喜爱。游客看到乡村工匠们作品流连忘返,纷纷表示这就是他们的儿时记忆和乡愁。
根据发展规划,到2020年,景区将实现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过亿元,为300名以上村民直接提供就业创业岗位,带动当地3000人以上脱贫致富。
8年,我的白发长满双鬓;8年,村的变化看在心里。感恩故里、感恩乡亲,感谢各位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我的发言完毕,燕儿谷的改变还在继续。谢谢大家!
红旗漫卷永争先
蕲春县横车镇九棵松村党委
我汇报的题目是《红旗漫卷永争先》。
1978年至2002年,九棵松发挥石英矿资源开发优势,先后办起了红砖厂、石英砂厂等一批集体企业,生产总值激增至3亿元,一跃成为楚天致富第一村,30余位国家、省部级领导实地调研。
有波峰就有波谷。2006年至2010年,九棵松处于发展“阵痛期”。还记得,2011年11月5日,我走马上任九棵松村党委书记第一天,里三层外三层的群众就把我拦在村委会大门外,告状的、要钱的、咒骂的不绝于耳。沉下心一了解,40多家村办企业半停半开,连年亏损;干部派系林立,群众贫富悬殊,我心生疑惑,这,还是那个光彩照人的九棵松么?
上任后,我带领村党委一班人蹲田间、进车间、访群众、问老干,逐步厘清头绪——有市场经济冲击的原因,有发展瓶颈的原因,有人事复杂的原因。最为离谱的是,有一家80人的村属工厂,管理岗位人员就达52人,一副小小的劳保手套采购价居然比市场价格高出3倍!
怎么办?改革之剑,架到命悬一线的九棵松头上!
改革好说难做,先拿“功臣”开刀!
多年来,村集体开采出来的石英石,销售给两家集体企业的价格仅为市场价格的1/2,但它们却入不敷出,亏损近百万,一到年底,厂长就到村委会“逼宫”,迫使村集体拿钱弥补职工工资。
2013年,村党委先后召开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集中公布两家石英砂厂的经营管理情况,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启动改制工作。
这一改,九棵松巨浪滔天。有人堵门警告:“谁敢砸老子的饭碗,我就带着一家人住到谁家去!”有人耍无赖:“这是外面人想搞垮咱们九棵松啊!我明天就去上访!”有人踹椅子威胁:“你今天敢叫我下课,我明天就跟你同归于尽!”
改革的车轮一旦启动,只能向前。改性质,通过招投标,将集体所有权变更为私人承包经营;改管理,将臃肿的管理人员或裁撤,或充实到生产岗位;改工艺,减少矿山资源开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改设备,以前的废料全部无偿运走,二次回收利用。
“接手时,亏损加债务200多万元。2016年,产值已超过500万元,产品已畅销全国。”承包经理刘欣尝到了甜头。
一记记重拳下,村里裁撤或合并十余家同质化企业,招商落户企业35家,形成了“石英、汽配、森工、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培育出省级农林产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3家,湖北驰名商标3个,九棵松形象重塑,效益激增。78岁的村民董旺德感叹:“早就该这样改了!”
改革落点,让村民有幸福感获得感。
抓住党建“牛鼻子”。村党委对不按时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完成村党委交给任务、有违纪违法行为、参加邪教组织的党员一律整顿清理,夯实党建基层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2500万元,完成了15公里的公路网、可容纳600名孩子读书的村小学、拥有50张床位的村医院、日供水1万吨的自来水厂、3.5万伏变电站等共计123个基建项目。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建村文艺宣传队,筹办村级运动会,改建村福利院……46岁的村民王湘鸿说,当初她慕名从邻县嫁过来,现在更因当初决定而自豪。
沉寂多年,九棵松重回舞台中央。2016年,九棵松村生产总值超过30亿元,年利税2600万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湖北生态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基层党组织十面红旗”等一个个耀眼荣誉……可以说,今天的九棵松,安乐巢已筑好,静待凤凰栖息。
各位领导、同志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九棵松因发展而精彩,因改革而重生,九棵松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有群众诗曰:两个百年目标定,任重道远须努力;发展借力十九大,乘风破浪正当时;三千人民共奋斗,小康社会梦成真。我们九棵松村要做湖北省乡村振兴第一村。
我想多为群众做点事
浠水县关口镇快岭村党支部书记 汪赛
我叫汪赛,是浠水县关口镇快岭村党支部书记。我汇报的题目是《我想多为群众做点事》。
我的第一点体会是,作为一名党员,应当有点追求,在能做事的时候要为群众做点事。
2015年原来的村书记因严重违纪被组织处理,堵门的、要债的,村里乱成了“一锅粥”。镇党委和村党员代表希望我回村工作。当时我在深圳与人合伙开了个小厂,日子过得尚且安逸。对于回不回来,我很犹豫:回来,就意味着放弃一切从头再来;不回,乡亲们的盛情又过意不去。我想,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要在能做事的时候为群众做点事。我瞒着妻子偷偷回村参加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并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回深圳后,我将选举结果告诉给妻子,她没说什么,第二天开始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我将工厂托付给合伙人,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老家。
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见面会上,我作出承诺,365天在村服务,不抽群众一包烟,不吃群众一餐饭,不拿群众一分钱。当天,我就和村干部一起逐户走访,在家的拉拉家常,不在家的问问情况。2016年5月,我帮助二组贫困户柴双林跑完申报危房改造所有的手续,他为了表示感谢,趁我不在家,买了一条香烟丢下了就走。妻子迅速给我打电话,我立即回家给他送还香烟。他说,书记,我知道你不缺这点东西,但这是我的心意,你一定要收下。我断然拒绝,为群众服务是我的本分,我不想破了自己立的规矩,收了东西我睡不着。
我的第二点体会是,当好一名村书记,要紧紧依靠群众,多做暖人心的事。
“千难万难,依靠群众就不难。”为建立与村民沟通桥梁,我建立了“人文快岭”微信群,邀请全体快岭人参与民主议事。
2016年5月6号,我到贫困户刘利华家中走访,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已经不在了,仅靠儿媳打零工维持全家生计。当时,恰逢刘利华读高中的孙女放假回家,我问,“妈妈一个月给你多少生活费?够不够?”孩子说,“400左右,我都没敢花完,不想让妈妈每个月都为我的生活费着急。”听到孩子说这些,我感觉很心酸,将身上的700元钱都塞到了孩子手上。我把这个情况发到“人文快岭”微信群,大家都说这家孩子应该帮,当晚村民自发捐助爱心款1万余元。贫困户郭秋芬、李中元等因病因灾的20余万元救助款,都是通过该微信群募集的。
村支部多方筹资完善了集老年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村史馆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每个村民小组都建起了文化广场、景观塘、冲水公厕等,在19个自然塆和集镇安装了摄像头,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队和红白理事会,聘请了保洁员。村里每年举办“人文快岭”“三八共庆”“村委替你当孝子”等活动,并施行了老年人免费理发的举措。
我的第三点体会是,既然回到村里,就要卯足干劲,围绕产业兴旺做点管长远的事。
快岭村在外的资源比较多,但作为当家人,我想手心向上,不如手心向下,“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
由于历史原因,村里的大部分山林、水面及部分物业,以极低价格、较长的年限承包出去了。我与村“两委”一班人商量,成立专班对集体经济合同进行甄别审核,对程序不合规、有失公平的合同依法进行了废止,并重新协商发包,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5万元。村里牵头成立了金禾水稻、灵山蔬菜、精抚果树3个专业合作社,打造了300亩猕猴桃和450亩碧根果种植基地。在管理上,创新提出并实施了“334”产业利益分配模式,即村委会利用国家奖补和“股份跟随”投入,占红利股30%;贫困户利用小额贷款投入,占红利股30%;市场主体实际投资,占红利股40%,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三方受益新模式。
有人问我:“汪赛,你的头发全白了,私家车跑垮了,屋里的事什么都不管,这么拼,到底苦不苦,累不累?”说实话,说不苦不累是假的,但我是快岭村的带头人,我想多为群众做点事!如果说我有什么愿望的话,希望自己卸任后,当别人说起我时,能说一句“汪赛当村书记做了些事”!
巧干实干合力干 尽心尽情尽好责
黄梅县柳林乡老铺村党支部书记 陈燎原
我叫陈燎原,是黄梅县柳林乡老铺村党支部书记。我汇报的题目是《巧干实干合力干 尽心尽情尽好责》。
第一点体会:只要头脑精,山水也能出黄金。村支书是一个村的掌舵人,掌舵人就要有掌舵的本领。
我是2001年回村当支部书记,和很多农村一样,当时村里最难的事就是“缺钱”,发展集体经济迫在眉睫。为此,我带领村组干部白天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座谈,晚上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反复讨论、分析、论证。大家一致认为老铺村“六分山,三分水,一分田”,山和水是我们的优势,不能让山荒芜,不能让水白流。要发展集体经济,还是要做“山水”文章。
经过十余年努力,现在我们已发展板栗基地600亩,油茶基地1600亩,楠竹基地1500亩,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金山”。我们还引进资金1400多万元建设了水电站,引入旅游公司,投资1.4亿开发创造了人工滑道最长、垂直落差最大的两项世界纪录玫瑰谷漂流项目和龙池河大峡谷景区;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户外拓展基地。记得当初为了水电站建设爆破工程,我先后8次跑市里,早晨天还没亮就出发,晚上到深夜才回来,一天跑下来倒床便打起了呼噜。
辛苦总会换来回报。今年“五一”,我们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端午节也达到3万多人。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3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发展“农家乐”近百家,户平增收1.6万元。旅游高峰期,一位老婆婆一天摆摊卖了2000多个茶叶蛋,乐得合不拢嘴。
第二点体会:嘴上说得好,不如撸起袖子干。群众看村干部,不听你怎么说,就看你怎么干。只有多为群众干实事,群众才会说你好,才能换取群众的支持。
当书记十余年,每年不做几件实事,就感觉心里不踏实。为了村里发展,我们削尖脑袋瓜找项目、筹资金。广济药业董事长何谧先生是我们老铺村人,每次清明节和春节回乡时,我陪他祭祖,伴他聊天,拉家常、诉乡情、谈发展。用真诚、用乡情打动他,受聘为名誉书记,第一年就向村里支持了30万元。
钱不能乱花,要为了群众花。我们勒紧裤腰带兴办公益事业,让村容村貌,村风村情焕然一新:灌溉水到田头,自来水上灶头;水泥路到村头,机耕路通地头;住的是洋楼,看的是有线;鲜花绿草种到房前屋后,文化娱乐送到田间地头;打牌赌博的少了,健身锻炼的多了;脏乱差销声匿迹,美亮洁遍地开花,老百姓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2017年老铺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发展目的是为了群众。我们设立了教育奖励基金,奖励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建立了特困救助制度,全额为贫困家庭缴付合作医疗基金、购买大病保险,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享受党的温暖,共享发展成果。
第三点体会: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书记是班长,不仅要自己带头干,还要带领大家一起干。如果没有村“两委”一班人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拥护,没有全村党员的理解和支持,就没有老铺的今天。
十余年里,每年初的党员群众代表大会成为我们雷打不动的事情,从每年工作目标安排到村级重大事项决议,从年初的经费预算到年终结算,村里的大小事情都交给党员群众,怎么干、干得怎么样都向党员群众汇报,充分发挥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事事处处都能看到党员的身影。老铺村一组是玫瑰谷景区建设过程中土地流转的主要地段,起初老百姓思想难以统一,我们发动小组党员主动开会研究,将困难户进行包保,分头上门做工作,使得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开展,没有一户上访。
总之,当好村支书是一项“技术活”,既要巧干实干合力干,更要尽心尽情尽好责。进入新时代,面对乡村振兴大好机遇,我相信老铺村“黄梅香格里拉,鄂东天然氧吧”的名片会越来越响亮,发展的道路一定越走越宽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