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梅大河,有一道名菜叫大河石鸡。它是一种生长在阴涧岩壁洞穴中的麻皮青蛙(卡蟆),体呈赭色,前肢小,后肢强壮。因其肉质鲜嫩,肥美如鸡而得名。又有一说,石鸡的叫声因为像鸡啼,所以叫石鸡。在当地有句谚,到了大河街,冒吃石鸡就等于冒到大河(佛教徒除外)。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到大河,主人冒请吃石鸡,就是不热情。
第一次在大河吃红烧石鸡,是在十年前的一次晚餐,当时在桥头那个位置。面对餐桌上的这道菜,百思不得其解,这明明就是山里的蛙(卡蟆)嘛,怎么叫石鸡?当地人笑着告诉我,这石鸡常年在阴涧岩壁洞穴中(石头缝里),是喝涧水生存的。做的时候主要配料是鲜红椒、大蒜头、生姜、葱,调料有酒、熟猪油、酱油、麻油。制作时一般用将装石鸡的砂钵放在炉子上,文火焖制,水干时,淋入麻油,稍焖至石鸡烂离火,以托盘上桌即可。趁热吃的时候,石鸡色泽深黄,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还有点黏嘴,让人情不自禁“几斗哒”。在大河吃过几次,感觉味道做得好的也就那么一两家。
石鸡,虽然不好看,但有药用价值。具清心、润肺、祛痰、利水等功效,除对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外,还可治疗心烦、口渴、肺炎、肝炎等。据《本草纲目拾遗》载:"石鸡尚可滋补,治疗小孩痨瘦,疳积。"
大河有山有水,适合石鸡生存繁衍。石鸡形体与一般青蛙相似,但体大,肉肥,不同于牛蛙,一般体重三、四两。一般一盘石鸡都是十个左右,这就基本保证一人一只。捉石鸡通常是胆大、勤劳的当地人在夜晚打着手电,来到人烟罕至的山谷里,拨开长满灌木、杂草溪畔,在透凉的小溪水中捕捉石鸡。现在有些市场上也有人工养殖的石鸡。
当然吃石鸡,最好还要来一杯黄梅人自己的“土茅”——自家酿制的糯米酒。不过,不要贪杯哦,否则吃不出石鸡的味道来。
那样石鸡的香味不但入口,而且更能入心,边吃边喝,浓郁的香味就会一寸一寸地“霸占”你的胃,让人若年后都记忆犹新。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原创 曹锦军工作室
责任编辑:孙国海 谢 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