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黄冈报道 (蕲春台记者 陈友林 吴江华)“黄土地里种茯苓,石头缝里栽油茶,荒田荒地种蕲艾。”春耕时节,蕲春县株林镇大崎山村抢抓季节,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生产,一幅美丽的干群种药忙春耕图在大山之巅绘就。
这几天,蕲春县株林镇大崎山村干部群众和种药大户一起忙碌在山腰山谷,整地、备料、种茯苓。
茯苓种植技术员 王正国:“土质要比较松软、手一捏,就散了,这种土最适合种植茯苓。”
茯苓是一味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的中药材。不过,茯苓的生长条件对土壤、阳光、水和原材料都十分苛刻。去年,大崎山村引进安徽技术,利用本村的原料试种了20亩,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村民 张金松告诉记者,柴100斤只买10元钱,可以值1角钱1斤,现在种茯苓,一斤可以产出1元,翻了十倍。
解放思想,黄金万两。大崎山村四面环山,荒山面积近万亩,素有“九山半水半份田”之说,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十分恶劣。近年来,村“两委”再也不守着万亩荒山过穷日子,决定向荒山进军,向大山要效益。大崎山村先后试种成功蕲艾、茯苓、天麻、桔梗等中药材和油茶。
开年以来,大崎山村开发荒山600亩,根据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科学布局,合理搭配,画出了作物间作生产最大的同心圆,实现了荒山利用的最大效益化。
蕲春县株林镇大崎山村党支部书记 张建设:“荒天荒地种蕲艾,石头缝里栽油茶,把每一寸土地都利用起来,种植3到5万亩亩的药材,全年利润可以到50到80万元。”
编辑:姚兰
编审:赵勤 詹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