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是除旧迎新,阖家团圆的日子。
虽然与大陆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上有诸多不同,但在香港,春节同样是最受重视的节日。
春节年俗
虽然全国各地迎新年的习俗也有差异,但基本上都遵循着以“吉祥、团圆、圆满”为主的观念。
港人中以广东籍占大多数,所以香港人过年的大部分习俗都基本保持了广东人的春节习俗。
在内地,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年前还会过一个“小年”,小年接灶官,而香港,则较为看重“冬大过年”,就是在冬至这一天,一定要吃一顿团圆饭,全家团聚,吃一顿晚餐。
这顿团圆饭只是为过年的年夜饭做一个铺垫,无论如何是无法与春节比肩的。
作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自然要好好准备准备。
香港提前一个礼拜就开始有过年的气氛,家家户户都开始张罗。
有一句顺口溜说“年廿八,洗邋遢”。
就是要在过年前进行一次“大扫除”,将家里打扫干净,再买一些装饰品、装饰物,并且一定要买年花,年花多是金玉满堂、金枝玉叶、步步高升、开运竹、富贵竹、五代同堂、金桔、映山红……等充满喜庆色彩的寓意大吉大利的花,好“讨彩头”。
香港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除夕当晚会有许多市民去黄大仙饲去祭拜,相传祠内所供奉的黄大仙“有求必应”,签文也十分灵验,因而春节期间慕名前来祈福的游客络绎不绝,数以千计的善男信女在黄大仙庙争相上“头炷香”,来祈求来年顺顺利利。
黄大仙饲
大年初二是香港本土神袛车公的诞辰,许多信众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新界大围,到车公庙上香,转动祭坛前的铜风车,祈求新年行大运。
车公庙
还有位于新界大埔林村的许愿树,这是香港又一个新年祈福的许愿胜地,许多信众在许愿树前抛宝牒许愿,如果宝牒稳稳挂在树枝间,就代表着树神听到了你的愿望,会帮你达成心愿。
林村许愿树
春节这天,最让小朋友们期待的就是“利是”了,“利市”就相当于咱们的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是”。
新年时,经常有小朋友去讨“利是”,象征吉利,与“压岁钱”有相似之处,得到“利是”的人则要说一声“恭喜发财”,图个好兆头,“利利是是”。
新年穿新衣,香港很多人都会在新年期间穿唐装,但是好像穿的多数都是被父母操纵着的小朋友,不过满街穿唐装的小朋友也是很可爱的。
新年期间在香港,逢人开口说的第一句话都是“新年快乐”或“恭喜发财”,以图新的年欢欢喜喜,财源滚滚。
香港也没有“春晚”,除了少部分人能接收央视1套的春晚之外,绝大多数香港人在过年这天只是吃年夜饭,然后打麻将消遣消遣。长期以来港人的年夜饭往往不在家吃,而是习惯了到酒楼食肆去吃。
因为很多人认为大年夜就应该全家放松歇息,现在这一习惯也逐渐北上为许多内地城市的人们所接受。
珍馐美食
舌尖上的新年曾经介绍过香港人过年的饭菜,不得不说的便是:盆菜。
盆菜
盆菜一般也称为大盘菜,源于客家人的传统的“发财大盘菜”,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大大的盘子,加入鱿鱼、冬菇、花胶、大虾、发菜、红烧猪肉等丰富食材一起炖煮而成,象征合家团圆、满堂吉庆的寓意。
盆菜
一盆菜里可荟萃有百菜百味,共冶一炉,基本原则是“和味”。过去,农村里有喜庆事,便在空旷的地方,配以木台木凳,以木炭加热,大家围着热烘烘的盆菜,一边品尝,一边庆祝。
人们喜欢逢年过节时吃盆菜,盆菜就有了喜庆团聚的意义。
除了盆菜以外,还有“发菜蚝豉”,是用发菜与牡蛎干一同焖煮而成的菜式,取发财好市之寓意;
发菜蚝豉
年糕,寓意节节高升,也是香港人十分喜欢的传统美食。在过年的时候,香港人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全盒”来招待客人,所谓“全盒”,是过年时用来盛贺年小吃的盒子,一般是圆形的,寓意一团和气,吉祥圆满,就连里面所盛的东西也大有讲究。
全盒
全盒里有许多小格,装有多样带有好兆头的糖果小食,例如瓜子象征抓银子、糖莲子象征连生贵子、糖莲藕象征佳偶天成、糖椰丝象征有爷有子、油角象征荷包满满等,但是通常会把瓜子放在中间一格,客人来时,也会邀请客人先吃瓜子,寓意新的一年“抓银子”,财源滚滚,增财添福。
全盒
过年最重要的一餐饭,就是年夜饭了。香港人很重视年夜饭,并称其为“团年”。
春节期间,许多香港市民都会去港岛区购买食材,为年夜饭作准备。传统的港式贺年美食,寓意步步高升的萝卜糕、年糕,象征金银满屋煎堆甜甜蜜蜜的油角、糖冬瓜灯都十分受欢迎。寓意“风生水起”、“越捞越旺”的贺年菜式——捞起和盆菜宴更是不得不吃。
萝卜糕
油角
无论在何处,年味总是故乡浓。
来源:背包十年
编辑:谢梓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