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29日,由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黄冈市教育局、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黄冈市第二实验小学协办的2025年小学体育与健康“湖北好课堂”现场展示活动在黄冈圆满落幕。来自全省各市州17名体育学科教研员及一线教师齐聚一堂,以课为媒,共探新课标背景下体育育人的创新路径,奏响了湖北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时代强音。

活动开幕式由黄冈市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尹兆璋主持,流程简洁高效,为整场活动奠定专业、务实的基调。

九节展示课如同九颗璀璨明珠,各有亮点、各具特色,全方位展现了湖北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活力与素养导向: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临空港分校刘思思老师的《小小特种兵》,突破传统体育课堂边界,将军事文化与体育训练深度融合。通过模拟军事任务,让学生在协作完成挑战的过程中,不仅提升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更厚植爱国情怀与集体荣誉感,为“学科融合育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方案。

武汉市实验博雅小学甘雪丽老师的《体操技巧-侧手翻及组合动作》,从“地面成一线、空中成一面”的动作标准拆解,到鼓励学生自主创编组合动作,既夯实了体操技能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与创新思维,实现了“技能训练”与“思维发展”的双向赋能。

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蔡静老师的《跨越式跳高》,围绕“助跑有力、衔接连贯”的核心目标,设计持杆跳、触物跳等差异化练习,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在挑战适宜高度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动作要领,既保护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又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新课标理念。

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胡俊老师的《体操垫上技巧:跪跳起+前滚翻组合练习》,以“结构化教学”破解技能难点。将跪跳起的“摆臂制动、压垫提膝”与前滚翻的“团身缓冲”拆解为递进式训练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学练形式,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组合动作,既提升了运动技能,又培养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

潜江市田家炳实验小学郑惠月老师的《腰旗橄榄球传接球与比赛》以“竞技体育进校园”激活课堂活力。通过简化规则、设计趣味比赛,让学生在体验橄榄球运动魅力的同时,提升灵敏性、协调性与团队配合能力,真正实现了“以赛促练、以赛育人”,让体育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规则意识的重要场域。

黄冈市实验小学黄雨老师带来的《抛接、投掷与游戏》,聚焦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以“游戏化教学”点燃运动热情。通过趣味抛接练习分层拆解“挥臂发力、瞄准落点”的动作关键,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既扎实掌握操控性技能,又培养了手眼协调能力与专注力,为低年级体育教学提供了“兴趣驱动”的优质范例。

荆州市掇刀区十里牌小学苏芳老师的《灵敏+力量体能》,打破传统体能训练的枯燥模式,将灵敏与力量训练融入情境化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挑战的过程中,提升身体控制能力与核心力量,既落实了“体能是运动基础”的教学要求,又让体能训练变得生动有趣,有效解决了“学生怕练体能”的教学痛点。

课例展示结束后,活动进入深度研讨环节。湖北省教科院综合研究室主任、体育教研员甘琼对九节展示课进行了专业点评与把脉。甘主任提出,优质体育课应恪守六大底线:即坚决抵制非结构化教学、忽视体能、教材孤立、无效练习、传统灌输及弄虚作假,以此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回归教育本真。他还特别倡导,应积极拥抱“智慧体育”的融合趋势,以此赋能体育课堂的深刻变革,开拓教学新境。

此次2025年小学体育与健康“湖北好课堂”现场展示活动,绝非一次简单的教学成果展示,更是湖北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与“加油站”:它既是对全省小学体育学科落实新课标成效的集中检阅,彰显了湖北体育教育的创新实力;也是一场跨越地域的教育智慧碰撞,让优质教学经验得以快速传播、落地生根。
未来,随着此次活动成果的进一步转化与推广,必将带动更多湖北小学体育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数字赋能课堂,以素养引领成长,让体育真正成为培育学生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终身运动习惯的重要力量,为湖北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体育动能”。
通讯员 尹兆璋
编辑 曹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