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力,护湿地之美

在鄂东南长江之滨,镶嵌着一颗璀璨明珠——策湖。2018年,湖北浠水策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挂牌成立,公园总面积达1141.8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130.13公顷,占比高达98.97%。在这里,有一群年轻人扎根于此、默默奉献,用青春与汗水守护着这片充满生机的湿地。让我们一同倾听这些年轻“湿地守护者”的心声,感受他们对生态保护的赤诚与担当:

刚参加工作一年的“95后”吴平凡说:“作为年轻的湿地保护工作者,我们青春的模样,藏在芦苇荡中丈量生态的脚步里,显在候鸟迁徙季守护生命的坚守中。我们要与这片土地的呼吸同频,与党的事业共振,与人民的期盼同向,更要在规矩的航道上稳步前行,以坚定姿态守护湿地生态。”

“85后”复退军人胡川感慨道:“年轻的心,当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而跳动,这份跳动里,是对党绝对忠诚的赤诚。回望百年沧桑,从五四运动中振臂高呼的青年学子,到抗美援朝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年轻战士;从改革开放初期敢闯敢试的创业者,到新时代驰援疫区的90后医护人员——一代代中国青年始终把‘小我’融入‘大我’,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如今,当我们在湿地巡护时,看着白鹭雏鸟第一次展翅掠过水面;当我们站在生态廊道旁,听村民诉说‘家门口湿地生态大变样’的喜悦,便愈发明白:年轻的心脏跳动的不只是个人梦想,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力量。这份跳动,是‘草木有本心’的热爱,是‘护得生态好’的责任,更是我们当代青年对民族永续发展最生动的应答。”

“00后”范欣雨眼神坚定地说:“青春的血液,当为党的伟大事业而澎湃,这份澎湃里,是对信仰的坚定执着。翻开党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青年追随党的奋斗史。1921年,平均年龄28岁的代表们在南湖红船点燃革命火种;新时代,无数青年党员扎根基层,让党的旗帜在生态保护一线高高飘扬。我记得有位老前辈,放弃了到县城工作的优厚条件,毅然扎根湿地。他说:‘党的生态文明事业不是抽象的口号,是让每片湿地都能听见鸟鸣,让每条河流都能映照蓝天’。今年策湖水生态修复期间,连续暴雨导致围堰溃堤的危险,是党员同志带头跳进齐腰深的冷水里抢修。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青春的血液里流淌着党的绿色信仰,青春的脉搏中跳动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使命担当。” 

“00后”胡乔分享道:“青春的汗水,当为党的伟大工程而流淌,这份流淌里,是干事创业的饱满激情。党的伟大工程,是筑牢执政根基的千秋伟业,而生态保护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在湿地修复工地上,我们顶着烈日测量水位、布设植被,汗水滴进泥土,催生出新生的芦苇丛;在寒冬的清晨,我们忍着寒风记录数据,睫毛上的霜花融化后,映照着迁徙候鸟的灵动剪影;在校园宣传课堂上,我们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湿地功能,学生们眼里闪烁的求知光亮,比任何奖状都珍贵。这些汗水,不是廉价的付出,而是为生态文明建设夯基垒台的实干;不是盲目的消耗,而是让‘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的担当。正如那句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湿地保护的战场上,这誓言就是我们沾满泥浆的胶鞋、晒脱皮的肩膀,是无数青年用汗水写就的生态答卷。”

“80后”刘爱清高兴的表示:“青春的力量,当为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这份拼搏里,是奋斗不悔的坚定信念。民族复兴从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生态复兴正是其中关键的篇章。从塞罕坝林场三代人创造的绿色奇迹,到策湖湿地保护者用十年时间让消失的天鹅等候鸟重现;从长江禁渔后渔民转型成为护鸟员的坚守——青春的力量,始终是生态复兴最强劲的动力。去年,为推进水生态修复项目,我们连续三个月泡在沼泽里栽种水生植物。当看到幼苗成功扎根原生湿地时,我突然懂得:这种力量,是面对退化湿地时的‘愚公移山’,是面对物种消失时的‘绝地反击’,更是面对生态挑战时‘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当我们把青春的力量汇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洪流,民族复兴的巨轮必将行稳致远。”

“85后”柯元桂深情地说:“青春的根基,当为人民幸福而筑牢,这份筑牢里,是为民服务的深厚情怀。人民幸福是青春最坚实的根基,湿地保护的初心,正是守护人民的生态福祉。你看,那些在湿地周边鱼池种植莲藕、莲子的返乡青年,靠生态旅游实现了增收;周末带着孩子来观鸟的家庭,在自然课堂里收获了欢声笑语;下游村庄的村民,因湿地蓄水功能增强,不再担心旱涝灾害——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今年干旱季节,我们调度策湖水源保障了周边农田灌溉,老乡们送来的那袋新米,比任何荣誉都沉甸甸。青春的价值,不在于发表多少篇论文,而在于让老百姓喝上更干净的水;不在于获得多少奖项,而在于让孩子们能看见更多的飞鸟。当我们把青春的根系深深扎在守护人民生态福祉的实践中,就能汲取无穷的力量,在时代的风雨中屹立不倒。”

担任纪检工作的“80后”游红满强调:“青春的航标,当以遵规守纪为方向,这个方向里,是大公无私的价值追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是我们年轻一代的行动指南,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对于湿地保护工作而言,遵规守纪更是守护生态的第一道防线。《湿地保护法》实施后,我们组织了数十场普法宣传活动,将法条中‘禁止开垦’‘限制排污’等专业表述,转化为村民们听得懂的‘湿地不能随便挖’‘脏水不能往里面排’,让法律意识深入人心。曾有企业想在湿地边缘违规建设化工厂,我们依据相关法规坚决制止,耐心讲解生态红线的重要性,最终让企业理解并放弃了该计划。在日常巡护中,我们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开展工作。在巡查中发现个别地方出现投粪养殖,对于包保的村干部邵某某,尽管他在村里的工作非常出色,但是我们还是给予他党纪处分。这些看似琐碎的、无情的规矩,实则是保护湿地的‘安全线’。青春的方向若偏离了规矩的航道,再澎湃的热情也可能酿成失误;唯有以遵规守纪为航标,才能让青春的航船在守护生态的征程上不偏航向、行稳致远。”

这群把青春献给生态文明建设前沿一线的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宣誓:“愿以我们青春之力,保护策湖湿地之美!”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陈智斌 胡川 吴平凡

编辑:杨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