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中午1点,黄梅县刘佐乡长江大堤,八一泵站更新改造施工现场暑气袭人,正在安装设备的技工们汗透衣裳。
“八一泵站和小池、清江口等泵站一起,是黄梅沿江各个乡镇的守护者。”黄梅县水利和湖泊局电排电灌站管理处主任董平说,该泵站所覆盖的138平方公里的排区,是省测绘局认定的全省最低处,内涝最严重时,泵站曾连续工作4个多月。经过升级改造,排涝能力将提升40%,达到十年一遇三日暴雨五日排至作物耐淹深度的标准。
黄梅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素有“鄂东粮仓”之美誉,水稻产量在黄冈市名列前茅,小龙虾产量占全市产量四成以上。今年以来,黄梅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易内涝、灌溉难等问题,明确“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工作方向,确保项目谋划始终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独山镇周柴村位于北部山区的古角灌区末梢,曾常年面临缺水的困扰。经过镇村干部积极争取,县里调配资源,村民们久盼的提水泵站终于启动建设。受此鼓舞,大伙儿激情满怀地投入了当家塘清淤扩容、机耕路改造中。现在,不仅村里的1800亩水田再无缺水之虞,193亩撂荒地也进行了复垦整改。
黄梅县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介绍,组织16个排查小组,历时1个月开展拉网式排查,针对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部分水工程防御标准不达标、农业灌溉高峰期缺水1.2亿立方米等问题,特别是3个偏远乡镇2300余人存在季节性饮水困难、长江沿岸5个乡镇6处“关门淹”风险点等民生隐患,逐一登记造册,形成《水利短板问题清单》,逐一制定解决方案。
7月2日以来,黄梅境内无大规模降水,旱情日益严重。由于提早谋划,五祖镇高干渠清淤已完成32公里,安装节制闸8座,让沿线5000亩农田不再“喊渴”。古角水库童寨南支渠疏浚护砌工程,新建渡槽3处、涵洞12个,惠及3个行政村2000余农户。永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修整坝体、增设溢洪道、重建输水管等方式,有效提升了防洪标准。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