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深植沃土,绿色发展生机盎然。在杜皮乡杜皮村,厚重的革命历史与秀美的自然风光交融辉映,不仅铸就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发展动能。
杜皮村的红色血脉,可追溯至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早在大革命时期,革命先驱的足迹便已踏足此地。1927年,本村3位英烈追随贺龙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时期,作为红28军重要活动区域,数十名青年投身革命洪流。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更成为中共黄冈中心县委、黄冈抗日民主县政府驻地,党领导的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后为第五大队)在此诞生,打响了鄂东抗日第一枪。
杜皮乡杜皮村党支部书记 王金山:
全村先后有近百人参加抗日革命,仅在册烈士就达六十多位,这是我们最珍贵的红色家底。
根深方能叶茂,源远方能流长。传承红色基因,杜皮村将其视为一场接续奋斗的初心实践。抢抓省级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机遇,村里对上石门古村落、张家湾原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及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升级。同时,盘活原杜皮中学校区资源,打造综合性红色教育研学基地。
如今,高标准修缮布展的中心县委旧址,与新建的杜皮乡委党校(乡村振兴学校)、“三同”教育基地、茶香公园,以及黄冈革命烈士陵园、豆腐街等景点串珠成链,红色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胜势。
杜皮乡杜皮村干部 林楚志:
我们年均接待革命传统教育超过200批次,吸引游客超过3万人次,红色旅游成为重要引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杜皮村科学谋划,积极融入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新探索“强村公司+市场主体”运营模式。成功引进湖北三芝草农业等龙头企业,建成了150亩中药材套种示范基地,带动25名脱贫户月均增收28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21年的16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50.5万元,强势跻身全县集体经济强村行列。
杜皮乡杜皮村村民漆友枝:
家门口能就业,腰包都鼓了,日子也过得有奔头,心里还是蛮踏实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杜皮村两委以换届为契机,实施“双培养”机制(将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多措并举建强人才队伍。依托杜皮乡委党校(乡村振兴学校)主阵地,整合各方资源,构建“理论+实操+认证”的闭环培训体系。培育农民技术骨干30余名,成功带动20余名学员就业创业。
杜皮乡杜皮村回村任职能人 易铖铖:
家乡发展的机遇和诚意打动了我,现在的班子更年轻、更专业,大家一起干事创业的氛围非常好。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杜皮村创新建立“四事四议”决策机制,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党员主动认领民生实事,定期召开塆组恳谈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让村民深度参与集体经济决策与村庄规划,营造了“共建幸福家园”的浓厚氛围。
杜皮乡杜皮村村民 王海波:
村里的大事小事,像人居环境整顿、集体经济发展规划,都是召开湾组会听取我们的意见。党员带头办实事,大家感受到尊重,参与的热情自然高涨。
红色铸魂,绿色兴业。杜皮村成功蹚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红绿”融合发展的特色振兴之路。该村先后荣获湖北省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黄冈市乡村振兴好支部”等称号。
杜皮乡杜皮村党支部书记 王金山:
我们要继续发扬杜皮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打造红色品牌。核心目标是把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的)红色资本,让红色文化真正产生红色效益,让全村村民在红色传承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来源:团风县融媒体中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