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蕲春县漕河街头的“轮椅哥”手机维修店里,一盏白炽灯总是亮到深夜。轮椅上的张又喜要么在铝线翻飞中编织工艺品,要么在螺丝刀与焊锡枪的光影里修理手机。从高位截瘫的绝望到靠双手“编”出希望、“修”出幸福,他用2000多个日夜的坚持,在轮椅上走出了一条向阳之路。
从黑夜到微光:截瘫后拾起铝线
2014年的那个冬夜,20岁的张又喜骑着摩托车从县城返回张铺村,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的人生轨迹彻底转向。8个多小时的手术后,医生那句“脊髓损伤,高位截瘫”,像一块巨石砸进这个本不富裕的农家。
“整整两年,我把自己锁在家里,夜里常常一个人哭到天亮。”张又喜记得那段日子,天花板是他唯一的风景,绝望像村里的浓雾,裹得他喘不过气。
转折发生在2016年的春天。朋友软磨硬泡带他走出家门,雨后的县城里,高楼如春笋拔节,集市上人声鼎沸,小吃摊飘来的香气钻进鼻腔。“突然就觉得,人不能没活着的动力。”张又喜说,那天回家的路上,他攥着拳头告诉自己:“就算站不起来,也得活出个人样。”
偶然刷到的短视频,成了照进黑暗的光。视频里,手工师傅用铝线编织出栩栩如生的孔雀、金龙,坚硬的金属在指尖变得柔软。“我也能试试!”他立刻联系师傅,交了3000元学费——那是家里东拼西凑的积蓄。
铝线在别人手里是工艺品,在他手里最初是“利器”。锋利的接头常把手指戳得鲜血直流,刚结痂又被磨破,久而久之,双手结出厚厚的茧,像戴了层硬壳。为了弄清复杂造型的结构,他花钱买师傅的成品拆开研究,一根铝线反复弯折、剪断、重接,直到摸透每一个弧度。
2016年,他的第一件作品《三朵玫瑰花》被邻村村民以200元买走。攥着那两张带着体温的钞票,张又喜的手微微发抖——这是他截瘫后第一次靠自己赚到钱。从那天起,卧室兼工作室的灯亮得更早,熄得更晚。从简单的玫瑰、葫芦,到复杂的凤凰、十二生肖,铝线在他手里渐渐有了“灵性”。
刘河镇党委政府的援手,让他的路更宽了些。每届蕲春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节,都会给他留一个摊位;2018年,他申报的“田园小康”创业项目获团省委扶持。2019年,靠着铝线工艺品销售收入2万多元……
从指尖到云端:直播间里的“轮椅哥”
“你若不坚强,没人替你悲伤。”这句写在直播平台签名栏的话,是张又喜对自己的提醒,也是对数万网友的告白。
2018年,铝线手艺日渐纯熟,可怎么把作品卖得更远?看着手机里热闹的直播间,张又喜给自己取了个名字——“轮椅哥”,架起手机开始直播。第一次面对镜头,他紧张得手心冒汗,只顾埋头编织,直播间里最多时只有3个观众。
“得让大家看到我的心。”他慢慢学着在编织时抬头笑,和网友唠家常。镜头里,坚硬的铝线在他指间变软,铁钳起落间,龙爪渐显、凤羽成形。“不生锈、不掉色,一次购买,终身使用!”这句琢磨了很久的广告词,成了他的招牌。
有吉林网友得知他的故事,直接转账几千元订工艺品;有顾客多付了钱,他坚持把差额退回,“我要的是劳动换来的钱,不是怜悯”;遇到同样残疾的网友留言“羡慕你”,他总会回一句:“咱手还在,就能创造价值。”
直播间里的张又喜,和平时腼腆的他判若两人。他会举着半成品“金龙”和网友开玩笑,会拆开自己编的孔雀讲解技巧,也会坦然说起那场车祸和最初的绝望。粉丝从0涨到24万,很多工艺品刚完工就被当场订走。有网友留言:“你的手比很多健全人都巧。”他挠挠头笑道:“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腿残了,心不能残。”
短视频里的关键词,也悄悄变了。从前常说“沧桑”,如今满眼是“挑战”——挑战用千根铝丝编金钱树,挑战高温下独自钓鱼,挑战把废线变废为宝。这些带着倔强的视频,像一束束光,照亮了许多身处低谷的人。
从零开始的“技术闯关”
“光靠铝线工艺品,收入还是不稳定。”2022年,张又喜看着村里年轻人频繁更换手机,心里动了新念头。他发现,镇上修手机的店少,村民们跑老远才能修机子,“是我能学这手艺,既能方便街坊,又能多份收入”。
说干就干。他在县城找到一位维修师傅,跟着学习了半年,还从网上买来《家电维修大全》,手机里存满了维修教学视频,晚上关店后就着台灯一点点啃。最初连最基础的拆机都难——手机螺丝太小,轮椅高度和工作台总对不上,常常拧半天都拧不下来。他把书本垫在工作台下调整高度,用夹子固定手机,一练就是半夜。
烙铁是最难闯的关。高温焊锡滴在手上,瞬间就是一个水泡,他疼得直咧嘴,却舍不得停——怕一停,好不容易找到的手感就没了。“那时手上的泡是旧的没好,新的又起,茧子就是这么一层层结起来的。”张又喜笑着展示双手,掌心的厚茧硬得像塑料壳,指尖的小疤痕密密麻麻。
从老年机的简单换屏,到智能手机的主板维修,他像当初研究铝线造型一样较真。遇到解不开的难题,就截图发给网上认识的维修师傅请教,经常举着手机对着工作台,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次为了弄清一款手机的音频芯片位置,他拆了自己的旧手机反复研究,直到凌晨四点才弄明白。
2023年4月份,他的“轮椅哥手机维修店”正式开张,“零售+维修”的模式慢慢热腾起来。如今的“手机维修店”,更像个充满烟火气的邻里据点。店里常年备着雨伞、充电宝,邻里进来借插座,他会搬来椅子;老人来修老年机,他顺带教怎么用微信;残联志愿者来帮忙,他总说“我自己能行”。
他常坐在门口看街坊来往,脸上带着笑“腿残了咋了?心里亮堂,手里有活儿,日子就能有滋有味。”阳光穿过树叶,落在他身上,也落在进店顾客的笑脸上——这是奋斗最暖的模样。
从车祸后的绝望到靠铝线脱贫,从直播间里的“轮椅哥”到手机维修店的“张师傅”,张又喜的轮椅碾过泥泞,却始终朝着光亮的地方。他用双手证明:命运给的枷锁,终究锁不住向上生长的力量。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何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