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典型区域中低产田土壤固碳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和应用--南方红黄壤区”现场观摩会在湖北武穴顺利举行。项目首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王立刚研究员等三十余位科研工作者莅临武穴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参观并开展项目研讨,共同见证科技如何让中低产田实现“破局”,为南方红黄壤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武穴市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海亚陪同。
活动伊始,吴海亚对该基地做了详细的介绍,全方位解读这座集“科技示范、成果转化、产业引领”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基地建设的初衷,揭示它是如何以科技为笔,书写田野间的丰收答卷。王立刚介绍了项目设计思路和实施路径,阐述“固碳增能”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复制、能落地的“田间智慧”。这场由首席领衔的技术分享,不仅为南方红黄壤区中低产田改良指明方向,也为南方红黄壤区中低产田改良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更让农业绿色发展的底气愈发深厚。
在试验示范田畈,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小麦和玉米促生固碳微生物菌剂施用技术模式”“生物质炭基肥研制及施用效果”“土壤调理剂研制与施用技术”“华中中低产田土壤固碳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模式筛选及示范”“华南双季稻区多样化冬种固碳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等多个试验进展情况,听取了各子项目负责老师和研究生的试验设计讲解和成果汇报,并对各试验水稻生长的情况作了田间调查与观测,详细了解了从技术原理到田间的应用细节。此次活动全方位展现了科技如何为中低产田“提质增效”,为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实现技术支撑。
活动现场还将当地依托土壤改良带动的特色种植、农户增收等成果,通过图文、实物的形式一一呈现,让“技术落地”与“产业提升”实现紧密联系。此次观摩会以“技术+实践+成果”实现三维联动,未来,随着协同技术推广的进一步落地,这片土地将释放出更多生态与经济价值!
多年来,武穴市农业农村局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就是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持续加大与各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油菜、水稻科技小院建设,落实农业农村部标杆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创建,积极引入科研团队扎根基层,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见证了技术研发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链条发展,这不仅是科研的据点坚守,更是连接科技与农民的“桥梁”,让每一项技术都能长出丰收的果实,进一步推动全市农业创新力、带动力、竞争力的提升。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周志华、罗钰颖、沈智达
编辑:龚丽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