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黄冈织密一体化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网 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这要是放在以前,山里人得了这种急病,晚上怕是熬不过去啊!”7月1日,团风县贾庙乡的李大爷急性心梗被成功抢救后,他的家人感慨不已。这场从发病到获救仅用了26分钟的生死时速,正是市卫健委以“心电一张网”建设为切入点,将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作风建设的成效,切实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成果的生动体现。

小设备解决群众看病难

在英山县方家咀乡,68岁的黄大爷没想到,一台便携式心电图记录仪关键时刻救了他的命。7月3日13时许,他突发胸闷倒地,医生迅速用心电记录仪完成检查,数据瞬间传至县人民医院。“急性下壁心梗!”专家远程确诊,即刻指导现场医生进行溶栓处理,最终黄大爷转危为安。

武穴市中医医院的实践经验同样值得称道。他们的“心电一张网”已覆盖100多个村卫生室,数据通过云平台互联互通,系统内置的AI预判模块能自动对上传的心电图进行风险分级。

5月23日上午11时,武穴市花桥镇吴文贵村卫生室上传了一份提示极高危风险的心电图报告。武穴市心电诊断中心医师立即联系村医,指导紧急用药,同时派出救护车。11时32分接到患者后,救护车直达医院导管室,12时15分就完成了心脏造影检查。从村医首次接触患者到完成关键检查,全程仅75分钟,形成了“村端采集—AI预警—县级速诊—胸痛中心联动—绿色通道转诊”的高效救治闭环。

这样的暖心场景,如今在黄冈10个县(市、区)500个村卫生室频繁上演。市卫健委将慢性病管理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服务民生的重点工程,联合市医保局制定了村卫生室心电图检查医保报销政策,群众每次只需自付6元。

目前,全市基层心脑血管疾病免费筛查已惠及183万人次,一张覆盖“村级初筛、乡镇检查、县级诊断、市级会诊”的全市一体化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网越织越密。

机制创新织密健康防护网

“以前最怕山里乡亲突发心脏病,等送到县里常常就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黄梅县停前中心卫生院的潘袁雄医生坦言。如今,变化实实在在发生了。5月15日,该院成功为一名急性心梗患者袁某实施溶栓治疗,从接诊到用药仅用了30分钟。这背后,正是“心电一张网”构建的快速响应机制在发挥作用。

为确保这张“网”高效运转,各县(市、区)拿出了实招:英山县设立20万元专项资金,按有效心电图上传量奖励基层;黄梅县培训基层骨干80多人次,录制规范操作视频供学习;团风县着力打造“15分钟急救圈”,努力让深山里的患者也能得到及时救治。

全市卫健系统切实转变作风,变“群众跑”为“数据跑、专家跑、资源跑”。成效是显著的:英山县实现了心肌梗死患者“零死亡”,黄梅县已在基层成功实施心梗溶栓179例,安全转诊救治患者1816人。

转变作风健康服务送到家

在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市卫健委将“心电一张网”建设作为检验作风、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作风的转变体现在行动上:英山县赵茂林心血管防治团队走遍全县171个村卫生室,面对面、手把手培训村医;黄梅县医共体专家每月下沉乡镇,把教学课堂直接设在患者床边;团风县总医院贾庙分院院长程雄带头值守急诊一线,26分钟成功抢救心梗患者的事迹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如今,市、县、乡三级联动的远程心电诊断体系全面建成,全市已认证基层胸痛救治单元116家、心律失常防治单元83家。“以前做个心电图得专门跑县城,现在家门口的卫生室就能查,政府真是把健康服务送到了我们心坎上。”英山县草盘地镇王大爷的话,道出了众多受益群众的心声。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核心是要把民生清单变成群众的幸福账单。”市卫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不断完善和拓展“心电一张网”功能,让它真正成为守护千家万户健康的“安全网”,用实干实绩书写好“为民办实事”答卷。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艳明 胡小梅 通讯员 张明

编辑:龚丽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