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井社区位于恩施州鹤峰县城,因人口密集、设施陈旧,矛盾纠纷呈现多元、繁杂的特点。
深入开展学习教育以来,鹤峰县纪委监委驻白鹤井社区工作队队长关红翔,始终聚焦群众需求,把一件件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他更是冲锋在前,用行动践行“为民解难”的初心。
这位驻社区帮扶的“外来人”,也被白鹤井社区的居民们亲切称为“关侄儿”。
7月19日下午,关红翔像往常一样来到白鹤井社区巡查,在一栋河边的老旧房屋,他关切地询问居民:“您现在感觉还好吧?淹水的损失都处理得差不多了吧?” 居民感激地回应:“多亏了关队长。” 这简单的对话,背后是一个月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防汛救援。
白鹤井社区是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最为老旧的社区,1平方公里的辖区里居住1万多人,老龄人口多、流动人口多、村社交叉多,且紧邻溇水河,防汛压力极大。2025年6月18日至20日,鹤峰县48小时降雨量超过500毫米,溇水河水位快速上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陡增,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6月19日晚,暴雨如注,溇水河水位持续攀升。居住在老审计局宿舍一楼的柳佳一家尚在睡梦中,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毫无察觉。而此时,洪水距离他家窗台已仅40厘米,情况万分危急。关红翔主动请缨担任社区党员突击队队长,带领20余名党员干部在漆黑的雨夜中穿梭巡查。在巡查到柳佳家附近时,他敏锐地察觉到危险,立刻带领队员挨家敲门。
柳佳回忆道:“11点多我们还在睡 ,突然听到很大声的敲门。关队长他们跟我说,雨水可能会翻堤,有很大危险,要我们立马撤离。我身上有伤,尾椎骨裂,弯腰都疼,外婆年纪也大,走路很麻烦,如果没有他们,根本无法紧急撤离。” 关红翔看到柳佳一家的困境,迅速安排队员分工:一名女队员帮忙给柳佳的外婆穿衣服,他则和柳佳一起搀扶着老人向外转移。“我带伤根本没办法,靠关队长才能跟外婆一起出去。老年人腿脚走不快,差不多是一步一步走过去,关队长他们身上都湿透了。” 柳佳的话语中满是感激。
在关红翔的带领下,队员们争分夺秒,6个多小时内紧急转移29户48人。最终,辖区无一人被困、无一车被淹。关红翔在防汛期间表示:“对沿河的居民进行入户走访和宣传,重点是针对低洼处,停车的地方,让居民把车移走,低洼处居住的居民,让他们尽早把财产转移走,再就是把人员转移走,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白鹤井社区党员突击队的爱民行动受到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关红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作为驻村帮扶的 “外来人”,关红翔始终将居民需求放在首位,尤其关注老人和特殊群体。57岁的吴春兰独自照顾中风的老伴,他们居住的老房已被纳入拆危改造范围,但老人因住惯了不愿搬迁。关红翔得知情况后,一次次上门,陪老人拉家常,耐心地给老人讲解安置房的便利之处,比如有电梯,出行会更加方便。考虑到老人无人看护,装修期间诸多不便,关红翔主动承担起盯装修进度的责任。
他每天都会到装修现场查看,及时和老人沟通进展,让吴春兰十分感动:“小关加班加点做事,我们都看在眼里,他就像自家人一样。”
针对社区老旧房屋漏水、电路老化引发的邻里纠纷,他也总能及时化解。居民张兰芝从外地就医返乡后,因邻居空调外机紧贴窗户导致噪音、漏水问题与邻居争执。关红翔上门查看后,分头沟通协调,最终促成邻居移机,双方和解。驻社区一年间,他调解的类似纠纷已不计其数,用行动赢得了 “关侄儿” 的亲切称呼。
刚到白鹤井社区时,面对1平方公里内1万多居民的复杂情况,关红翔并没有感到迷茫。他坚持每天穿梭在社区的狭小巷道里,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把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问题一一记在心里。
为了让服务更精准高效,关红翔想出了 “一图一表” 的好办法。他在航拍图上用蓝线仔细划分网格,再配上对应的表格,将每户居民的信息、遇到的难题都清晰标注。这张手绘般的网格图,就像一条纽带,把社区和居民紧紧连在一起。借助它,关红翔能快速联合网格员、帮联单位,及时解决居民的困难。
关红翔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 “一图一表” 发挥出大作用,也让白鹤井社区这个老旧社区充满了幸福的味道。他用自己的坚守和创新,诠释了基层干部的担当,成为了居民心中当之无愧的 “幸福守护者”。
正如关红翔所说:“社区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在‘实’字。解决好群众的小困难、小问题,就是最大的成绩。”他用 “踏踏实实干” 的作风,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实效,也成为鹤峰县434名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缩影。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亚敏 肖璇 编辑 桂亮 美编 邱方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