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排队2小时充电的焦虑,到如今在村头、社区、单位步行3分钟享受“秒充”的从容,我县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充电难题,以8000多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织密城乡充电网,稳稳托起了群众的绿色出行梦。
小区充电:
下楼即充,告别“里程焦虑”
在清泉镇窑湖村月湖小区,居民楼下的一排充电桩指示灯每天轮流亮起。小区居民申智停稳电动自行车后,扫码、插电、充电一气呵成。
清泉镇窑湖村月湖小区居民 申智:原来我们电动车充电非常困难,要跑很远的地方,一次充电两三个小时,现在小区安上了充电桩,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下楼就可以充电,再也不用担心半路没有电了。
单位覆盖:
职工享受“满电回家”新体验
充电桩不仅进了小区,还进了单位。县中医院职工杨思敏对单位新建的充电桩赞不绝口。
县中医院职工 杨思敏:以前充电桩比较少,每次充电都很不方便,都要排队,现在我们单位安装了充电桩,让我们享受了便利,每天我们满电回家。
政策破局:
专班联动织密城乡充电网
数十万居民每日相伴的电动自行车,背后却暗藏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我县直面这一民生“痛点”,出台《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方案》。方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路径,成立县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专班,锚定充电桩“应建尽建”目标,将平安便捷送到百姓家门口。
精准施策:
摸排需求推进“一区一策”
县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专班工作人员 李迎:我们联合消防、住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了全面摸排,梳理出充电需求端口缺口10900个。对照需求,我们分类施策,实行“一区一策”,推进方案落地。
攻坚提速:
挂图作战确保按期完工
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县应急管理局作为主责部门,主动打响充电设施建设攻坚战。瞄准“家门口”便捷充电需求,盘活小区边角闲置空间,发动群众共商选址,班子成员一线包保,高效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县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郭锐:我们坚持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建设到点,每月确定目标计划,一周一汇总,半月一调度,确保11月前完成需求任务。
管用并举:
安全防线与便民服务同步
建设是基础,管好用好是关键。目前,我县充电桩建设已完成总进度的75%。县应急管理部门一手抓硬件推进,一手抓安全管理,通过发放安全手册、常态化巡查等措施,筑牢安全防线。群众脸上的笑容,正是惠民实事落地见效的最好印证。
关帝庙社区网格员 周秋蓉:我们经常也会走街入户,给居民宣传安全知识,现在充电桩充电是非常方便的,对他们的安全和生命财产更有保障。
长效赋能:
充电桩变身“幸福桩”
县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郭锐:我们将持续完善建、管、用长效机制。同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反馈,不断优化布局,让充电桩真正成为群众出行的“安全桩”、连接民心的“幸福桩”,为浠水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动能。
来源:秀美浠水
编辑:龚丽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