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内需的碗盛自己的饭” ——看英山万和砖茶如何激活破局出圈密码

5月20日,湖北省英山县红山镇,一块块深褐色的砖茶正从湖北万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万和砖茶)的生产线上鱼贯而出。这些曾远销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的“老茶片”,如今转身叩开国内市场大门。

2024年,万和砖茶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国内市场份额占比从2023年的不足20%跃升至70%。在阴云笼罩全球贸易的当下,这家企业的转型之路,成为中国农业应对外部冲击的鲜活样板。

一场生死突围——

从“国际订单”到“国内餐桌”

“以前是外商催单,现在是国内消费者催货!”万和砖茶负责人蒋红奎摩挲着手中的茶砖,语气里透着感慨。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万和砖茶订单下滑。疫情过后,国内市场需求加快释放,为砖茶提供了广阔的内销市场。

蒋红奎和团队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国内的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日常有饮用砖茶的习惯,及时将砖茶出口转内销,以质量取胜,在全球市场的“中国分场”培育竞争新优势。

2023年下半年,国际市场需求骤降,土耳其、印度等传统市场消费萎缩,叠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企业出口订单几近归零。彼时的万和砖茶,如困于风暴的孤舟。

转机始于一场“边疆行”。2023年7月,省农业农村厅联合黄冈市、英山县政府启动“荆楚好物边疆行”活动,将万和砖茶推向新疆、内蒙古等边疆市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迅速打通内循环“大动脉”。2024年7月,英山县政府带队赴新疆参展,一场对接会签下300吨订单。“政府背书让边疆消费者更信任我们的品牌。”蒋红奎说。

数据印证了这一转变:2023年上半年,万和砖茶国内销售额仅占20%,2024年飙升至70%。一块砖茶的命运转折,映射出中国农业从“被动接招”到“主动破局”的战略升级。

破解“内销密码”——

从“免检标签”到“智慧产线”

“没有倒下的行业,只有倒下的企业。”蒋红奎这句自勉的话语也透出一股自信。转型内销并非易事——国内市场对砖茶的认知度低,消费场景单一。万和的破题之策,直指品质与技术双核驱动。

从“免检标签”到“诚信招牌”,万和砖茶走出一条品质突围路。

万和砖茶的生产车间里,20余道工序环环相扣:老茶片需经3轮筛选,发酵温度精确至±0.5℃,成品需通过重金属、农残等多项检测。“哈萨克斯坦客商曾带着仪器来验货,最后竖起大拇指说‘免检’!”蒋红奎回忆道。这份严苛,让产品在边疆市场迅速建立起口碑。2024年,企业新增内蒙古、青海等地经销商23家,复购率超80%。

一场技术革命,让40人变10人,产能竟然翻两番。

2024年12月,企业斥资400万元引进智能化生产线。过去40名工人日产量8吨,如今10人即可完成20吨。机器人精准控温发酵、AI视觉分拣替代人工挑拣,成本下降30%。“用机器换人不是裁员,而是让工人转型做质控和研发。”蒋红奎解释。这条“智慧产线”让产品标准化程度跃升,为进军商超、电商渠道铺平了道路。

创新营销——

从“卖茶”到“卖生活方式”

面对内销市场,万和砖茶跳出传统销售窠臼,以“茶旅融合”“跨界联名”重构消费场景。

在英山县一景区,游客购买砖茶可获赠漂流门票;景区门票则附赠茶样试用装。“我们卖的不是茶,是英山的山水和文化!”蒋红奎说。这种“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模式,让砖茶销量提升15%。

更富想象力的是产品创新。企业推出巧克力造型调味砖茶,瞄准年轻群体;与高校合作研发“功能性茶饮”,添加栀子、黄精、葛根等中药材,开辟养生赛道。2024年,新品贡献率超过营收的15%。“要让砖茶从‘边疆奶茶变成都市潮饮’。”蒋红奎展望道。

万和砖茶的转型,也离不开政府构建的全产业链“护航体系”。

省民宗委将砖茶纳入民族特需商品目录,给予税收优惠;英山县政府联合金融机构推出“茶企贷”;我市搭建“鄂东茶叶大数据平台”,实时对接产销信息。

这种“顶层设计+市场机制”的组合拳,与广东罗非鱼产业的转型异曲同工。面对国外贸易壁垒,广东政企联动打造“12221”市场体系,通过大数据精准对接需求,推动罗非鱼内销份额从35%提升至50%。南北两地的实践共同印证:抵御外部风险,需以产业链韧性为盾、以内需市场为矛。

湖北省策划行业协会品牌创始人张戈哥评价:“万和砖茶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绝地重生,更彰显着中国经济的韧性——任凭外部风高浪急,只要向内深耕、向新求变,便能于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站在万和砖茶智能化车间,但见机械臂起落如飞,茶香氤氲缭绕。这片曾被视为“边角料”的老茶片,历经转型淬炼,悄然一变成为内需市场的“金叶子”。

记者手记

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邹德祥

万和砖茶的突围,为中国农业参与“双循环”提供三重启示:

其一,品质是穿越周期的“通行证”。万和砖茶严控多项检测指标,唯有以品质筑牢根基,方能抵御市场波动。

其二,创新是打开内需的“金钥匙”。广东罗非鱼借电商开辟“出口转内销专区”,万和砖茶以“茶旅融合”激活消费,均证明传统产业需以新场景、新模式唤醒需求。

其三,协同是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湖北适时开展“边疆行”活动打通产销通路,政府与企业的同频共振,方能将“危机”转化为“转机”。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万和砖茶的实践,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诠释。当更多企业学会“用内需的碗盛自己的饭”,中国经济的巨轮必能在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邹德祥

编辑徐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