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爷孙三代,深山摆渡115年!不收一分钱

经湖北省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荐
湖北省文明办组织评审
今年2月
“湖北好人”2024年第四季度
上榜人物名单揭晓
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老船长”的
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石家咀村
渡工石和良光荣上榜
当选诚实守信好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事迹简介



图片

1963年,石和良出生于红安县七里坪镇石家咀村,这里紧邻倒水河畔,有一处意义非凡的郭家埠渡口。1980年,父亲郑重地将渡口的管理重任交到他手中,并语重心长地嘱咐:“从你爷爷那辈起,咱这渡口就是不收钱的义渡,承载着红色的使命,你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乡亲服务,可不能丢了石家的好口碑。”从那时起,石和良便开启了他漫长的摆渡生涯,无论寒暑,随叫随到。


图片


三代人的接力传承


郭家埠渡口历史悠久,早在1910年,石和良的爷爷石世劲就在此摆渡。起初,使用的是仅能搭载两名乘客的小小木船,后来为了满足更多人的出行需求,换成了可承载多人的竹排,并且始终坚持免费摆渡。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石世劲利用竹排,秘密运送红军战士,为他们输送物资,助力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石和良的父亲石生福接过接力棒,继续为乡亲们提供义渡服务,延续着这份温暖与承诺。


图片

44年来,石和良默默坚守在渡口,累计护送两岸群众超40万人次。在他的守护下,郭家埠渡口不断变迁,渡船材质从木质、石质、铁质,一路更新为如今的钢质,还多次被当地政府部门评为达标乡镇渡口,每一次变化都见证着他的辛勤付出。


以舟搭建“生命之桥”


平凡义举暖人心,关键时刻显真情。这位平凡的“小人物”,在急难险重任务来临时,表现出的勇敢担当、无私奉献,是更加打动人心的记忆闪光点。


2016年春天,红安县遭受特大洪水侵袭,石和良临危不惧,凭借娴熟的摆渡技术,一次次冲进危险的洪水区域。他成功转移了300多位包括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受困群众,还运送了几十吨物资,为保障倒水河两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图片


44年的时光,平安渡运40多万人次,石和良负责的渡口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他用自己的青春守护了倒水河畔的来往客人,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倒水河两岸的水上交通。他用坚守书写着诚实守信的动人篇章,成为乡亲们心中最信赖的“老船长”,也为社会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


岁月长河中的精神灯塔


在交通闭塞的往昔,渡船作为连接两岸的唯一出行工具,对很多人来说是个赚钱营生。然而,石和良一家三代的义渡人生,展现了超越物质利益的精神传承。


图片


渡口孕育着村庄独特的共同记忆。石家咀村的妇女主任梁凤玲是从河东嫁到河西的,她回忆道:“我小时候还没有手机,要过河就站在渡口这边扯着嗓子喊石大叔,他听到就会马上划船过来载我们,他真的是个大好人。”


图片

义渡至今,石家三代人没有收过村民们一分钱,生活主要来源是渡口旁的五亩田地,以及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每年拨付的补贴。2022年,借着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美丽乡村渡口”奖补政策的东风,郭家埠渡口投资200多万元进行全面提档升级。在村里的协助下,石和良也将自家的5亩薄田换到了渡口附近。尽管子女多次邀请他进城安享晚年,他却毅然选择留在渡口,在这里生活、劳作、服务。

图片


致敬词

图片


图片

波涛作伴,义渡乡亲,风雨兼程四十载;子承父志,百年渡情,万顷波光映善行。

图片
图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