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黄石文旅体商集体“火爆出圈”,“上春山采春茶 游黄石”成了网络热门。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座“春山”上,“点石能成金,一火三千年”也有着更为具象的表达。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总体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省第二。首季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黄石坚持以“三线并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久久为功。这座青铜故里、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中部地区重要老工业基地的“新质范”是真的藏不住了。
传统产业打造“新引擎”
要说2025年什么词最火?人形机器人肯定排前几名。老牌制造业企业东贝电机今年整的一个“新活”,就与它有关。
黄石东贝电机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 冯青松:研发了一款转子式压缩机电机以及人形机器人的一个关节电机,样机已经与生产制造出来了,目前处于一个跟客户的交接匹配阶段。
一家专攻压缩机电机的企业,凭什么“跨界”见“家长”?生产一线里藏着答案。机器人代替“人工手搓”、激光视觉成为“鹰眼”,智能制造在这里“稀松平常”。近3年来,1.3亿元的产线技改投入、每年5000万元以上的研发投入,把传统电机干成了“国际顶流”。
黄石东贝电机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 冯青松:从传统的交流定频电机,升级换代到直流变频电机,经过了大概十几代产品的更新换代,将我们最好的以及最优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目前变频电机稳定生产1000到1200万台。
能和人形机器人热度“比肩”的,是无人驾驶。走进全国铜冶炼行业首座卓越级智能工厂——弘盛铜业,无人驾驶渣包车评上了企业“新劳模”,24小时为400个渣包提供运输服务,0车辆碰撞和人员伤害事故。
中色大冶弘盛铜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张文俊:定位系统是一个厘米级的,对我们的传统的渣包车也进行了这种技术改造,视觉、雷达、自动操控系统、自动感知系统,都是行业内首次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为车间装上“虚拟分身”,1800多套成套设备,13万多个数据感知点,每两秒钟一次数据刷新,这座省级5G工厂正加速向“黑灯工厂”迈进。今年,这里还接入DeepSeek大模型,“智慧大脑”与“AI”碰撞出“新火花”。一季度,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4.03%。
中色大冶弘盛铜业有限公司生产运营中心见习副主任 周佳楠:像3月份,熔炼炉、吹炼炉两个炉子的作业率都实现了99%以上,也为我们超产打下了一个稳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近三年来,黄石聚焦传统产业振兴,用近400亿元累计投资,450多个工业技改项目,助力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水泥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破除转型难题。
西塞山前,大冶特钢依托全球首个无缝钢管全流程工业互联网,柔性定制上万种规格产品,进军盾构机、风电、航空等高端装备领域,“转”动大国重器;长江边万吨窑,118岁的华新水泥化身资深“卖碳翁”,日均“吃”掉三千吨生活垃圾,每年减少碳排放量高达6万余吨,引领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黄石成功实现国家级研发平台零的突破,建成的两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均由传统产业龙头企业组建。越来越多的工业“老面孔”在熔旧铸新中,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让黄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更加“厚实”。
新兴产业竞逐“新赛道”
十多年前,一块PCB板在黄石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蓝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十多年后,“光芯板屏端网”全产业链发展呈现“磅礴之势”,光电子信息产业稳居全市第三大主导产业,以两位数的增速一路奔跑。
作为链上的重要一环,晶芯半导体落户4年来,年年都能尝到产业集群发展的超标“甜度”。
晶芯半导体(黄石)有限公司总经理 陶盛:从2021年到2024年,我们阶段性的每年以50%-70%的这个营业额的增长。第一季度,我们又实现了超过去年70%的一个营业额的增长,那同比我们利润也大幅的提升。
坐拥产业风口“天时”和武汉都市圈“地利”,国内首家晶圆再生工厂如何更进一步?自主创新是关键。晶芯半导体在国产化替代道路上一路追赶,与崛起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共舞。年初,企业19纳米产品工艺成功得到上海一家先进集成电路公司认证,取得发展新突破。
晶芯半导体(黄石)有限公司总经理 陶盛:提升其实应该说比较难,特别是到了后续每一个节点,我们不能有止步于19纳米,后续我们会做甚至到17纳米甚至是14纳米的一些需求。
高端装备制造一直是黄石“实力担当”,有着“百变属性”。随着人形机器人“大行其道”,三丰智能也找到了高端装备制造的“新落点”。
三丰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赵伶俐:原来做的输送地面物流导航方式,去跟有装配的机器人去融合,让我们机器人的地面行走形成可以移动的方式,上面又可以通过机器人关节臂实现整个装配的过程。
为了加速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强强联手,共建“人形机器人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高校科研加持与企业技术积累产生“化学反应”。
湖北三丰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部长 叶宋:像我们这个机器人的话,它一般(精度)都是正负0.2毫米,比如说你先抓一些芯片、硅片之类的,它的要求精度就很高的,这个可以达到。
“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这句广告词让劲牌享誉全国。今年,劲牌持正堂也干了一件“声名大噪”的事,那就是成为了湖北省首家参与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质量标准制定的企业。
劲牌持正堂药业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 童杰:在这个标准申报上,以前都是由大的国有企业做,民营企业参与机会没有那么多,我们在配方颗粒试点里面起步比较晚。
一家新兴民企凭什么“后来居上”,靠的是实力说话。研发端,400多名专职技术人员、10多位国家省级专家等人才队伍组成“智囊团”。生产端,中药数字提取、指纹图谱技术双轮驱动,助力“古老草本”焕发“新活力”。
劲牌持正堂药业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 童杰:劲牌的生产早就实现了5G的智能化制造,中医药层面跟华为在合作中药大模型上面,数据的采集,包括我们整个从前端到后端,我们都有相应布局。
新兴产业,“新”字打头。从全球最细玻纤纱到世界最薄铜箔,黄石50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个产品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一。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迸发新活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体系不断完善,生命健康、特钢精深加工持续增量崛起。
提升产业创新能级,不能光靠企业“单打独斗”,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势在必行。黄石正持续做大做强黄石未来科技城、离岸科创飞地等园区,开展以用为导向的科创平台体质扩容行动,充分发挥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黄石分市场、技术交易平台“线下+线上”双平台作用,撑起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朗朗晴天”。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3%、居全省第二位。
未来产业积蓄“新动能”
氢能,最清洁的能源之一。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今年3月,这股氢能之风吹到了黄石,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氢能项目“破土而出”。
走进姜桥制氢工厂,这里的制氢设备百分百国产化。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碱性电解槽”的柔性制氢工艺发挥出组合效用,制出氢气纯度高达99.999%。
姜桥制氢工厂工作人员 闵白雪:将实现无人化的工厂,之后相关操作都会经过控制楼来完成和实现,减少人力成本,我们的制氢工艺流程更加清晰和清楚,实时传输。
电解水制氢,用电量大。清水八方可运,绿电从何而来?制氢工厂旁废弃矿山上,巨大光伏板组成“青山幕墙”,提高制氢用能“含绿量”。矿山地下深处,全国首个岩洞储氢技术科研中试项目加紧建设,废弃矿洞蜕变为“地下氢库”。
姜桥制氢工厂项目监理方负责人 刘圣明:我们工厂是叫绿电绿氢,绿电就是用光伏发电,对尾矿治理,在美化环境,都能带来很大好处,这是一举多得。
制氢储氢,落点是用氢。在全省首个“近零碳”绿色能源站——大冶东综合能源站,10分钟就能让氢能公交“喝饱”。
湖北光谷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余敦强:每年可提供绿氢750吨加注,可节省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万吨。该站每天加氢能力为2吨,为武鄂黄黄都市圈发展绿色低碳物流运输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条氢能“制、储、输、加、用”的全产业链,正在大冶湖高新区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加速形成。目前,我市还计划在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内率先投放一批氢能共享单车,一块氢能电池就能实现数十公里续航。
姜桥制氢工厂项目监理方负责人 刘圣明:每年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提升有很大好处。这个生产的时候是零排放,使用的也是零排放。
未来材料是未来产业六大重点方向之一。走进湖北诺德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薄如蝉翼、吹弹可破的3微米电解锂电铜箔从理论变为现实。全球率先研发,率先实现量产,让企业赶上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产业发展浪潮。
湖北诺德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晓敏:打破了高端铜箔受制于人的局面,改变了产能过剩、产业发展不均的现状,未来,湖北基地将不断突破电子材料领域的最前沿,最领先的技术。
在武汉理工大学黄石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心,一块看似不起眼的玻璃屏幕,却能在极端情况下,承受数十次跌落的反复冲击。这块“高强度抗碎裂透明纳米晶玻璃”,各项性能参数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即将进入产业化阶段。
武汉理工大学黄石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心主任 陆平:这款产品也是中国面临的卡脖子材料,性能已经超越了康宁的产品,并且我们的成本具有一定优势。目前和湖北联新显示即将启动这个项目,有望达成一体化综合式工厂。
完成未来产业这场“竞速跑”,黄石正以改革思维,抢占先机,率先发布未来产业和人工智能发展指引,前瞻布局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新一代移动通信、氢能等未来产业,率先在全省举办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与高校共建光谷科创大走廊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加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进程。到2035年,黄石未来产业总体规模将达到千亿级,成为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和发展高地。
从传统产业打造“新引擎”到新兴产业竞逐“新赛道”,再到未来产业积蓄“新动能”,“三线”齐头并进,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活力四射的经济发展新图景。黄石正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体现黄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续写“点石成金”新传奇。
来源:长江云
编辑:黄俊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