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县白石坳小学按下课间“扩容键”—— 15分钟“小美好”奏响童年乐章

“叮铃铃,叮铃铃……”4月28日上午,清脆的下课铃声,瞬间为英山县白石坳小学奏响课间活动序曲。同学们结伴走出教室,原本空旷的操场变得热闹起来。

这是该校精心打造15分钟“加长版”小课间的一个缩影。

以往,晴天时同学们能在操场上舞龙、做武术操、打手语操、跳扇子舞……可一到雨天,因场地受限,课间活动变得单调乏味,孩子们的活力仿佛也被雨水“浇灭”了。

然而如今在白石坳小学,这种状况已成历史。当天空飘起雨丝,下课铃声刚落,轻快活泼的音乐便在各班教室响起。抬手、转身、弯腰,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同学们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教室瞬间变成了充满活力的律动天地。

今年3月,我市出台《黄冈市中小学“守护成长”十条措施》,强调要充分保障学生的课间活动,鼓励学校将课间活动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

白石坳小学以“室内外联动”的方式突破学校场地瓶颈,创新打造“雨天课间”,让课间的欢乐“不缺席”。

为充分利用好“加长版”课间,该校依据学生年龄、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设计出个性化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活动需求。

晴天时,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撒欢;雨天时,大家在功能室展开竞技。教室里暖意融融,操场上灵动的身影穿梭不停,加油声、欢笑声交织成金色童年的“旋律”。曾经乏味的课间10分钟,如今已然成为孩子们自主打造的“活力充电站”,校园的每个角落,回荡着学生们尽兴的欢笑声。

“今年新增的雨天课间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间生活,还能让我们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开发智力、培养兴趣。我太喜欢这样的课间了。”六年级学生赵锶锶说,希望学校能推出更多新颖有趣的活动,让校园时光充满惊喜和欢乐。

不仅如此,该校还积极拓展欢乐的边界,将课间的“小美好”无缝延伸到课后。每周三推行“无作业日”,同学们彻底摆脱书面作业的压力,尽情发展个人兴趣。为让孩子的成长得到更多关注,在推进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学校搭建线上沟通平台,家长和老师可以随时交流孩子在课间与课后的表现。

“课间延长并非简单的时间变化,而是学校对学生在校时间进行合理统筹与规划的巧妙安排。”该校党总支书记周鑫表示,科学安排学生课后的每一分钟,让学生动起来、跑起来,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从活力满满的15分钟小课间,到周三的“无作业日”,再到借助智慧中小学平台“信息技术+选课走班”开展家校共育,英山县白石坳小学坚持以生为本,落实落细“双减”政策,全力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记者 万涛 

通讯员 夏瑶 彭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