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江上踏雪浪,此是东坡往来痕"
千年之前,苏轼在鄂州西山与黄州赤壁
间踏出道道浪痕;
千年之后,鄂黄长江大桥上飞驰的公交,
正载着两城文脉的当代回响。
5月1-4日,
由鞠红川、高天鹤领衔主演的
音乐剧《大江东去》
将在黄州隆重上演。
5月1日-2日首演登陆黄冈黄梅戏剧院
5月3日-4日遗爱湖东坡外滩上演
隔江相望的鄂州友人,何不效仿当年的东坡,
“过江如历块,遇风则南,风静则北”,
共赴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01
东坡初到黄州,鄂黄山水铭刻诗心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初见这片山水,还不免有几分落魄与辛酸。但就在那个手足无措的雪夜,鄂州太守朱逵赠酒宴食,让风雪江天中初到黄州的苏轼一抹心暖,于是留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旷达之语。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柴米油盐中,东坡记住了黄州的滋味;同时也在鄂州的山水中觅得心灵的慰藉。漫步九曲亭,岳阳楼、黄鹤楼的浪漫与气势似凝于此,“九曲亭之月,照人如洗”,那夜月光穿透西山孤松,让人不禁想起《武昌西山》那句感叹:“夜来漱腹风兼雨,洗入黄州山未平。”吴王岘上松涛阵阵,仿若东坡于《樊山记》中长吟,
“若信天公重诗客,东坡居士亦应知。”
02
过鄂黄大桥,重走千年文脉走廊
从赤壁到西山,鄂黄大桥横跨滔滔江水,连接起的不仅是两城的风景,更是东坡一次次往还的足迹。他曾在《答秦太虚书》中描绘长江的繁忙图景:“风急则南,风静则北”,如涓流般的渔船,或逆流前行,或随波安然。
如今,沿着鄂黄公交路,现代人也可追随东坡的足迹,在这条沿江千年文脉走廊上徜徉。而大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人文记忆,早已因那位谪仙人的到来,从千百个雪晴万里的月夜中走出诗意,从每一片被烟雨濡湿的苇荡里映照出赤诚。
03
情随东坡游,诗意与故事同辉
音乐剧《大江东去》的帷幕落下时,鄂州与黄州的文化旅程并未结束。鄂州友人何不循东坡足迹,感受诗意人生:登西山九曲亭,浸润《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的碑刻古韵;泛游黄州遗爱湖,将东坡自有的旷达心境铭记在波光粼粼间;
探临皋春色,静静读着《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注脚,感叹豪情与沧桑;乘轮渡横渡长江,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铭刻心间。这里,不仅仅是崇山峻岭和大江奔流的交融,更是“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的豁达生活,是“江南江北,雪晴万里月”的诗中画境。
04
情随东坡游,诗意与故事同辉
这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旅程,将黄州郡与鄂州桥连心间,焕发崭新的时代魅力。“长江无语流日夜,赤壁苍茫映月秋。”
东坡笔下的鄂黄情谊,在这音符、诗句与长江奔涌中再次焕发新生。今年五一,让我们共以长江为琴弦,龙王山与西山为柱,灵魂因唐宋的风骨传承而激荡。
黄州已备好东坡肉,
鄂州的友人何不来饮一壶安国茶?
让我们共醉这场《大江东去》。
滔滔大江映照着的,
必是千年不灭的文心与情谊,
予我们无尽的追慕与感怀。
来 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编 辑:何 斌
编 审:陈 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