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风刚吹过赤壁矶头
五一的黄州
已备下一场与千年诗魂的“饮宴”
音乐剧《大江东去》
5月1日-2日首演登陆黄冈
邀你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微醺之约
苏东坡称酒
是“钓诗钩”“扫愁帚”
让我们把酒问东坡
那个 “把生活酿成诗” 的先生
01
酒润诗心,笔落惊鸿
东坡十分爱酒,他一生中写的那些诗词歌赋许多都与“酒”这个字眼有关系。但东坡酒量并不大,他在《酒子赋》中说:“我饮一点酒就醉,但这醉酒之乐与那些能豪饮百杯的人一样。”
元丰四年,他在定惠院旁的草庐初歇,友人陈季常自岐亭策马百里来访,马鞍上悬着两坛自酿的糯米酒。二人于赤壁矶头支起铜炉,炭火映着江心月,酒酣处苏轼击舷而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这便是《前赤壁赋》的雏形。酒至半酣,陈季常戏问:"子瞻可敢学曹孟德横槊赋诗?" 苏轼却笑指江心:"吾有此江月,何羡铜雀台?"
真正的神来之笔总在醉意朦胧时降临。那年十月雪夜,苏轼解衣欲睡,忽有客扣门,携来半壶黄州土酒。二人踏月至赤壁,江面冻雾如纱,他醉倚岩石挥毫:"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后赤壁赋》就在这酒香与雪意中流淌而成。更不必说那阙 "大江东去",据说他醉卧临皋亭,将酒盏扣在石桌上当作砚台,墨汁混着酒渍浸透宣纸,"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的豪情,原是三分酒意七分江风酿成的。
酒在黄州,是解语的知己。当他因 "乌台诗案" 惊魂未定,是临皋亭下的浊酒让他重拾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的勇气;当他在东坡雪堂种稻酿酒,醉后倚杖听江声,方悟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真意。那些浸着酒香的词句,早已化作长江水,在中国人的精神长河里流淌千年。
02
亲酿佳醪,情系黄州
苏东坡在黄州的酿酒生涯,藏着他对生活的深情。好友杨世昌道士曾携《酒经》来访,二人在雪堂后的土窖里捣腾月余,竟酿出一种 "色若琥珀,味带松针清香" 的美酒。他特意写信给弟弟苏辙:"近日颇得酿酒法,候霜晴当熟一器,与君共饮",字里行间都是谪居岁月里的暖意。
最动人的当属《蜜酒歌》的故事。那年春日,他见农人割蜜,突发奇想以蜂蜜为曲,用竹筒封存酒醅。每日清晨必蹲在瓮前观察:"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像等待新生儿般期待酒成。开瓮那日,香气引得来邻叟孩童扒着篱笆张望,他便舀酒分赠,笑称 "此酒可抵人间万户侯"。尽管后来因配方失误醉倒数位友人,却成就了一段 "酿酒大师亦翻车" 的趣谈。
在黄州,他不仅酿美酒,更创酒境。曾用荷叶作杯,盛自酿的 "桂酒",邀友人在荷塘中荡舟,谓 "酒入荷叶香自溢,人在画中游未休"。这种将生活酿成诗的智慧,让苦涩的贬谪岁月,都浸润着酒的回甘。
03
酒韵文旅,黄冈新章
如今的黄冈,处处可见苏东坡的酒痕。赤壁矶头的 "酹江亭" 里,青铜酒爵在灯光下泛着幽光,仿佛还盛着当年的江月;遗爱湖旁的“东坡三宝”店里,按《酒经》古法酿制 "东坡醉",酒坛上刻着他的《临江仙》。若想寻他与陈季常的酒踪,不妨去歧亭古镇,那里的 "河东狮吼" 声中,主人会捧出仿宋酒盏,邀游客共饮一杯穿越千年的情谊。
而即将上演的音乐剧《大江东去》,更是将这份酒与诗的浪漫搬上舞台。当演员执酒盏吟哦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舞台背景会化作流动的江面,酒香仿佛随着光影漫溢。
曲终人散,我们不妨循着灯光走进 "东坡市集",尝尝 "东坡三宝":肥而不腻的东坡肉,咬一口便化在舌尖,恍若他 "慢着火,少着水" 的烹饪哲学;酥脆香甜的东坡饼,层层叠叠如他的千古诗思;最不可错过的是琥珀色的东坡酒,轻抿一口,便能尝到当年雪堂前的月光与江风。
五一来黄冈吧,在音乐剧的光影里与苏东坡对饮,在赤壁的江风里触摸他的诗魂,在东坡三宝的滋味中感受千年文脉的温热。当酒杯与历史轻轻相碰,你会听见,那些被酒浸润的岁月,正化作最动人的音符,在黄冈的春天里缓缓流淌。
来 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编 辑:黄俊杰
编 审:陈 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