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月抒怀 以景传情

大型原创实景音舞诗画《大江东去》舞台效果图。

记者 吴娅婷 通讯员 付海洋

当黄冈东坡外滩月亮广场的月光邂逅千年东坡文化,一场别具匠心的视觉盛宴正在酝酿。《大江东去》户外版舞美设计师刘海永,以自然为幕布,以创意为画笔,将东坡诗意融入山水之间。4月11日,记者对话刘海永,揭秘这场文化演出背后的舞美设计故事。

“在黄冈月亮广场做舞美设计,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舞台与环境浑然天成。”刘海永坦言。前期考察时,团队辗转三地,最终被东坡外滩的月亮雕塑吸引。“月亮与苏东坡的诗词渊源深厚,‘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意象早已深入人心。”他决定打破常规,将月亮雕塑纳入舞美体系,让地标建筑从单纯的景观,转变为承载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

为契合苏东坡的文人气质,刘海永以宋代极简美学为灵感,设计了10组可移动、可旋转的山水景片。“宋代艺术讲究留白与意境,我们希望景片不仅是静态布景,更能随着演员的演绎‘活’起来。”这些景片以宋代山水画为蓝本,线条简洁、意境悠远,通过推拉、旋转等动作,在舞台上勾勒出一幅幅动态的水墨长卷,将东坡笔下的山水意境以诗意的方式呈现。

舞台前区的月亮倒影水景,是刘海永最得意的设计之一。“我们把遗爱湖的元素巧妙引入舞台,演员在水中嬉戏,月光洒在水面,泛起粼粼波光。”他介绍,这一设计不仅增强了表演的互动性,更赋予了“月”更深层的寓意——月亮的阴晴圆缺,恰似人间的悲欢离合,水影交织间,东坡诗词中的哲思跃然眼前,让观众在视觉享受中产生情感共鸣。

“舞美设计不仅是视觉呈现,更是文化的传递。”刘海永表示,希望通过《大江东去》户外版的舞台,让观众感受到东坡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碰撞的独特韵味。当演出拉开帷幕,月光、水景、景片将共同编织出一个如梦如幻的东坡世界,带观众穿越千年,与这位文化巨匠来一场诗意的对话。

来源:黄冈日报

编辑:汪泽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