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科技赋能

舞美制作总监张祚铭(左)与舞蹈编导王雪鑫(右)反复确认道具。记者 吴娅婷 摄

记者 吴娅婷 通讯员 付海洋

在《大江东去》户外版即将震撼亮相之际,4月11日,记者走进北京市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幕后,专访了舞美制作总监张祚铭。这位深耕舞台艺术多年的幕后功臣,用专业与匠心,为观众解锁一场跨越时空的视听盛宴。

“时间紧、任务重”,这是张祚铭接到项目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回忆起筹备初期,他感慨道:“从拿到制作任务的那一刻起,我们便与时间赛跑。”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张祚铭带领团队与导演组、主创团队召开了数十次创作会议,制定出精密的工作周期计划。凭借在传媒剧目创制及国家大型活动中的丰富经验,团队迅速提炼出核心技术与视觉亮点,将多年积累的专业能力发挥到极致。

在张祚铭的精心设计下,《大江东去》户外版的舞台充满惊喜。“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可移动的宋代山水画卷。”他介绍道,舞台融合了古朴的宋代山水布景、灵动的无人机表演、震撼的喷泉装置,以及富有层次感的水系设计。这些元素相互交织,让观众仿佛穿越千年,置身于苏东坡笔下的诗意世界。每一处设计都经过反复推敲,既要还原历史韵味,又要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实现传统美学与当代审美的完美结合。

然而,户外演出的特殊性给舞美制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张祚铭以巨型纱幕为例,揭开了舞台背后的技术奥秘:“看似简单的纱幕升降,实则包含着复杂的技术考量。”团队不仅要与威亚技术团队、导演组视觉团队紧密协作,还要综合考虑载荷、风阻、天气等多重因素。为确保纱幕在不同场景下与演员表演无缝衔接,他们反复测试收放机制,制定多套应急预案。“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演出成败,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张祚铭说。

“用专业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始终坚守的初心。”采访最后,张祚铭坚定地表示。在他看来,《大江东去》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团队希望通过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将苏东坡的精神世界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前期筹备到技术攻坚,从创意构思到完美呈现,张祚铭和他的团队用智慧与汗水,为《大江东去》户外版筑起了坚实的舞台根基。我们期待着,当大幕拉开的那一刻,这场凝聚无数心血的演出,能够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震撼与感动。

来源:黄冈日报

编辑:汪泽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