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新材料产业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年来,当地企业靠着技术创兴将众多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袭击手中,产业韧性不断增强。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正折射出黄梅产业升级的密码。
近日,从黄梅小池滨江新区的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与华南理工大学瞿金平院士团队合作研发的拉伸流变挤出装置即将投产,这一设备的应用标志着企业在光通信材料领域的技术攻关迈出关键一步。
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李超:我手上拿的这是一个拉伸流变的单个转子,有数个转子把它串在一起,用个芯轴把它连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螺杆。这就是瞿金平院士团队研发出来的叫拉伸流变这种技术。预计在5月初这个设备可以落成并试机成功。这个设备试产投产成功之后,从原来我们一条产线的产能一天是7吨,直接提升到大约10吨,能耗上来讲的话整个电耗可以降低约30%,成品有更好的使用稳定性。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普达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取得国家专利授权38件。产品涵盖聚乙烯系列光电缆护套料等8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与烽火通信、长飞光纤等 110 余家企业建立核心合作。其中,光缆护套料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3%,,产品规模国内排名第二。
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李超 我们公司研发的超高阻燃的低烟无卤阻护套料可以达到欧盟的CPR 的B2ca标准,几年前国内所用的这些材料全部依靠进口。我们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依托我们的华中地区首套的成束燃烧实验室,已经领先性的达到了B2ca以及OFNR这种超高阻燃(要求)护套料的厂家。
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在宏:每年研发投入2,000万左右,不断地加强研发创新以及产品创新、技术创新,重视行业人才引进和高校院所以及瞿金平院士团队(合作),2025年公司计划产值18亿元。
修炼内功,方能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作为武汉都市圈“光谷第九园”的重要承载地的小池滨江新区聚集了宇洪光电、时代精铜、双杰电气等20余家优质企业落户,上游导体材料、中游电缆制造、下游通讯电气设备等环节紧密衔接,形成“原料-加工-应用”全链条闭环。2024年,黄梅光通信材料产业规模突破60亿元,产值同比增长47%,集群效应初显。
黄梅县小池镇党委委员张琳:以“产业链思维”重构招商逻辑,光通信材料产业,以科普达为引领,围绕“光通信材料-光器件-光通信设备”全链条,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黄俊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