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韩晓玲、严芳婷、通讯员胡新、朱金波、李晓艺)4月9日,《武汉文脉》融合出版工程首批成果在武汉发布,7种21册图书与读者见面。这标志着武汉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出版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武汉文脉》融合出版工程旨在摸清武汉地方文献家底,梳理城市文化发展脉络,建立完整的历史文献资料数据库,2024年6月正式立项实施。该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对武汉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形成武汉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和融合出版产品,其中编纂出版纸质图书不少于500册。丛书将分为甲、乙、丙三编,分别收录与武汉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献、史料和研究成果。
此次,《武汉文脉》首批推出的21册图书,包括《〔同治〕江夏县志》《〔民国〕夏口县志》《问津院志》《〔光绪〕汉阳县识》《〔乾隆〕汉阳府志》《〔康熙〕湖广武昌府志》《大别山志》等7种,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武汉文脉》总编辑、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马敏介绍,这批图书以武汉地区旧方志为主。作为现存武汉历史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旧志文献系统记述了武汉各地千余年来自然环境的变迁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对认识、研究和促进武汉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与会专家认为,方志是“地方百科全书”,但今存武汉历代方志传本较少,庋藏极为分散,且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孤本、残本而弥足珍贵。《武汉文脉》从抢救、保护和利用出发,将历代方志纳入“文献编”进行影印出版,难能可贵。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张高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