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昆剧《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演出现场。青年演员胡维露(左)、罗晨雪(右)饰演柳梦梅、杜丽娘。(武汉剧院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理略 通讯员 夏晨
4月9日晚,2025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在武汉剧院拉开大幕。作为开幕大戏,上海昆剧团携全本《牡丹亭》精彩亮相,以三晚连演的鸿篇巨制、共8小时的大体量演出,呈现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原著精髓,复原昆曲风流雅韵,让武汉观众领略到昆曲这一“百戏之祖”的极致魅力。
400多年前,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以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表现出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被誉为“昆曲之冠”。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当之无愧的明珠,《牡丹亭》经久不衰,已有诸多版本。不过,《牡丹亭》常以折子戏的形式上演其中的精华桥段,较少上演全本。而上海昆剧团推出全本《牡丹亭》,保全了原有的55出,分上中下三本,用3天时间演出,共计8小时。
昆剧全本《牡丹亭》,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爱情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现,使全剧尤其是中、下本充满着爱情、理想与社会的联系与碰撞,提升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剧中饰演杜丽娘的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罗晨雪,她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剧中除了《惊梦》《寻梦》《写真》《闹殇》《玩真》《幽媾》《冥誓》《回生》《硬拷》《圆驾》等表现爱情主线的经典折子戏加以保留外,还恢复了许多以杜丽娘父亲杜宝为主角的折子剧目,从下乡劝农到苦守扬州、险平李全兵乱……政治与时代背景,成为一条副线贯穿全剧。“3天时间,能让观众更加完整了解《牡丹亭》这个故事。”罗晨雪说。
剧中饰演柳梦梅的演员胡维露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1999年,上海昆剧团就创排了三本35折戏的《牡丹亭》,此次的全本演绎是在35折版本基础上进行提炼,然后再重新创作,恢复出55出戏的全本。
演出现场,上海昆剧团的艺术家们以昆腔雅韵中最精妙的水磨调为骨,辅以极富书卷气的程式身段,在直径17米的旋转舞台间,将深闺绣阁的幽情、姹紫嫣红的花园、幽冥两界的幻境次第铺展,让观众跟随舞台变换,感受时空流转,以及行云流水般的场景变化。对于有别于传统戏曲的舞台呈现,年轻观众张怡说:“这种舞台表达是一种创新,很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
演出中,罗晨雪和胡维露两位主演以细腻的唱腔、灵动的身段,将“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极致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现场更是多次响起观众的掌声。得到武汉观众的肯定,罗晨雪坦言,最开始演绎全本时压力很大。“杜丽娘这个角色对我们昆曲的闺门旦演员来说并不陌生,但接触全本中的杜丽娘后,我发现她的人物更立体,需要反复揣摩和练习,重新了解学习这个角色。”
胡维露则分享了演出中的一些细节:“在《惊梦》一折,柳梦梅与杜丽娘梦中相遇,这段表演需要演员通过眼神、动作和唱腔,将两人初见时的心动和羞涩展现出来。每一个眼神的交汇、每一个手势的运用,都要精准到位,才能传递出角色之间的情感。”胡维露还提到,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她和罗晨雪在排练过程中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力求将《牡丹亭》的浪漫与深情完美呈现给观众。
作为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的开幕大戏,昆剧全本《牡丹亭》还将在武汉剧院连演两场。“我们很荣幸能来到武汉演出,武汉的观众特别热情,也很懂戏,希望大家能走进剧场欣赏全本《牡丹亭》。”胡维露说。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张高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