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 大作为

罗田县法院九资河法庭以司法之力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 ——

 小法庭 大作为

 记者 瞿慧一  通讯员 陈文雯 石磊 

 阅读提示 

春和景明,在闻名全国的中药材之乡、旅游胜地——罗田县九资河镇,踏春赏景的游客和慕名而来的药农药商络绎不绝,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 

罗田县人民法院九资河法庭就坐落在这个美丽的古镇上。小法庭,大作为。近年来,九资河法庭结合辖区特色,做实为民司法,从守护千年药乡到润泽文旅热土,从定分止争到助推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成立旅游合议庭,守护“诗和远方”

 “虽然合作终止了,但双方要妥善处理债权债务,确保今年漂流项目如期运营。”3月10日,两家旅游公司负责人就“和平分手”达成共识。  

2024年4月,因被告公司未依约履行借款义务和支付土地租金,原告公司向九资河法庭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追索被告5万元违约金。当时正值漂流旺季前夕,九资河镇即将迎来客流高峰,法庭迅速组织调解,厘清双方权责,促成双方暂搁争议,合力保障当季漂流项目顺利运营,实现共赢。

 今年,因被告公司经营困难无法继续履约,原告再次诉请解除合同。九资河法庭开辟“涉旅纠纷绿色通道”,组织债权债务专项清算会谈,提出了分步清偿的解决方案,既维护了债权人合法权益,又确保新运营主体无缝衔接,实现纠纷化解与项目运营“双保障”。  

为护航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九资河法庭于2022年挂牌成立旅游纠纷合议庭,建立涉企纠纷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高效化解纠纷,让文旅企业轻装上阵、健康发展。同时,对旅游经营者、旅游企业的内部治理或者外部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法律风险发出司法建议,提升旅游行业管理水平。

 每到“五一”“十一”等重要节点,法官们将法庭“搬”进景区,普法解纷两不误,全天候为群众排忧解难。

 开出“法治药方”,护航菌药飘香

 “法官,你可要帮我们做主啊!”2020年,麒麟畈村种植户们从外地采购的茯苓种苗出现质量问题,30余户诉至法院。外地种苗质量无统一标准,证据链薄弱,判决难以支持诉求。

 群众利益无小事。法官立即向九资河镇党委政府汇报,随后政府、法庭、市场监管部门等多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共同上门向供苗方朱某释法明理。经过几轮调解,朱某和种植户们达成诉前还款协议,成功追回300余万元货款。此后,法庭还向中药材协会发送司法建议,推动制定种苗质量标准,并张贴交易风险提示,有效避免了类似纠纷再次发生。 

在九资河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中药材,全镇茯苓年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天麻占中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为助力“小药材”长成“大产业”,九资河法庭搭建“法庭+共享法庭+村级调解站”的立体解纷平台,建立设立“1名驻企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菌药专家”专业团队,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多元调解、巡回审判等工作,创新建立民生保障链、市场发展链、产业土壤链“三链协同”司法服务机制。2024年,辖区涉中药材纠纷案件较两年前同比下降128%。

 法庭分类施策,开出“法治药房”:为药农发放法律风险提示,梳理菌材采购、菌棒培育等6个环节4项法律风险;帮合作社审查药材销售、土地租赁合同;建立重点药企成长档案,对3家龙头企业每季度开展一次法治体检,堵塞法律风险隐患,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错峰送法,凝聚法治力量

 “什么是校园欺凌?”“遇到校园欺凌应如何保护自己?”3月5日,九资河法庭利用午间、傍晚时间“错峰送法”进校园,为辖区中小学600余名师生送上特色法治教育课。

 “半小时微课堂”错峰送法模式既不占用正课时间,又不耽误学生休息,以案说法、寓教于乐,受到辖区师生一致好评。

 九资河法庭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错峰送法到村,在与村民唠家常中普及法律知识,以身边事阐释法律条文,将实用的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同时,在镇综治中心、村委、企业、学校等地设立5处“法润义水 法治夜校”宣讲点。通过开办法治故事会、释法答疑垸子会等形式,将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普法讲堂开到社区、搬到群众家门口。法官们用接地气的“乡土话”,如春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让法治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九资河法庭还在天堂寨景区、薄刀峰游客接待中心、道地中药材产业园、镇综治中心以及片区中心村设置“共享法庭”。群众只需一部手机,即可享受线上咨询、立案、诉讼、调解等一站式司法服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提升了诉讼效率,减轻了群众诉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