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黄州区口袋公园里,晨练的市民在绿荫下打着太极,孩童在诗词竹廊间嬉戏玩耍。这些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城市绿洲”,正是黄州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黄州区通过“见缝插绿”巧解城市绿化难题,同步推进山川生态修复,累计新增绿化面积40公顷,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65%,真正实现了“推窗见绿、百米入园”的生态愿景。
见缝插绿 城市颜值靓起来
在三台河桥头竹园,设计团队巧妙融合7个竹种与诗词文化,将1.36万平方米的桥头荒地变身“诗意客厅”。
3月30日,走进三台河桥头竹园,里面种植有郁郁葱葱的绿竹,翠绿的竹叶在小道投下绿荫,贡献一片清凉。为了方便市民游玩,还安装了坐凳、防滑环形园路、避雨竹廊架、蘑菇型竹子遮阳棚、各种竹灯具等城市家具,呈现出满园春色的自然美景,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过去带孩子散步要开车去江滩,现在家门口就能在竹林里读诗赏景。”林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城市更新的温度。像这样的口袋公园如珍珠般散落城区,配合20公里绿道网络,构成了“绿色生活圈”。
方寸之地,尽显城市之美。近年来,黄州区巧妙利用“微空间”,实现“见缝插绿”,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为市民打造了更为宜居的生活环境。
人工造林建设、廊道绿化建设、江滩防护林建设、荒山绿化、城区景观提升、村镇绿化提升……2024年以来,黄州区牢固树立抓绿化就是抓生态、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工作。
以绿为笔 同绘城乡新画卷
城市绿化带是一道绿色屏障,不仅承担着交通分隔的重要功能,更是美化城市、净化环境的重要力量。
在黄州大道北段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抢抓春植时机栽种树木。这条2.8公里的生态廊道,将连接起禹王与堵城的绿色脉络。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还将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2024年以来,黄州区以绿为笔绘就“诗意栖居”新画卷,山川修复成效卓著,9处地质灾害已全面整治,“生态伤疤”蝶变葱茏林,15公里滨水绿廊串珠成链,数百平方公里土地重披绿装。城乡增绿量质并举,主城“见缝插绿”,全年市区共新增城乡绿化面积40公顷,绿道网络20公里,立体绿化攀上高楼、嵌入街角,城区绿化覆盖率不断提升,“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黄州城区人民的生活标配;乡村“万树归田”,三镇一乡共植下生态林250公顷。
黄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谢晓峰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实施安国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重塑、中环路与沿江路绿廊提质、陈潭秋故居红色文旅示范区等12处景观节点品质提升行动,同步推进口袋公园矩阵建设与立体绿化工程,基本实现市区绿化全覆盖;乡村绿脉振兴工程计划在3年时间里,实施人工造林1.1万亩,廊道绿化0.4万亩,江滩防护林抚育0.3万亩,科学布局碳汇林建设,培育乡土树种繁育基地。
如今的黄州,正以“见缝插绿”的巧思和山川修复的决心,绘就一幅生态宜居的新画卷,让居民们在绿色发展的成果中共享幸福生活。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高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