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玩转“非遗版”春节


今年春节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注定意义非凡。我市通过东坡庙会等系列活动,将传统技艺与新春民俗深度融合,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灵蛇献瑞”的荆楚年味,展现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活力。同时,黄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期间以多元形式在央视多个平台绽放异彩,成为文旅焦点。

2月2日,央视《央视新闻·正直播》栏目聚焦黄冈龙灯巡游会,让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野。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对黄冈龙灯巡游会也进行了报道。作为“逛东坡庙会·来黄冈过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大型龙灯巡游展演活动,吸引了数万周边省、市游客和本地市民前来观看。本次巡游分南、北两条线路进行,每条线路各16条龙灯,分别经过沿线多个节点进行舞龙表演,呈现出欢乐祥和、年味浓浓的节日氛围。巡游现场,威风锣鼓表演震天动地、气势磅礴,一条条龙灯翻飞腾舞,一个个非遗展演节目精彩纷呈,给沿途围观的市民、游客上演了一场非遗民俗文化视听盛宴。

在《朝闻天下》和《央视新闻·正直播》的镜头里,国家级非遗项目岳家拳的精彩演绎——《精忠报国岳家拳》,黄冈的展演现场将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身着古装,一招一式尽显扎实功底,动作行云流水、刚劲有力。现场锣鼓喧天,激昂的鼓点与整齐的拳脚呼应,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梦回千年,亲身感受岳家拳的深厚底蕴与忠义精神。

经典剧目《夫妻观灯》《女驸马》等惊艳亮相,演员们以扎实的唱功、细腻的表演,将黄梅戏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婉转悠扬的唱腔、灵动曼妙的身姿,不仅为春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文化色彩,更让全国观众领略到了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省级非遗项目的“浠水杂技”凭借演员们默契配合与精湛技艺,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赢得现场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黄州区级非遗项目采莲船表演现场热闹非凡。一艘装饰得五彩斑斓的采莲船在模拟的“波浪”中轻盈地摇曳前行,船上的“花姑”身着绚丽服饰,身姿轻盈,手中彩绸如灵动的彩带在空中飞舞;艄公手持船桨,脸上洋溢着喜庆,动作夸张又诙谐,与周围活泼逗趣的“蚌精”、滑稽搞笑的“小丑”等角色配合得相得益彰,引得现场观众爆发出阵阵热烈的喝彩声。

除“吸睛”的东坡庙会外,英山缠花、黄梅戏分别走上春晚、戏曲春晚、少儿春晚舞台。1月28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李子柒将英山缠花作品《紫气东来 春兰献瑞》带上春晚第一个节目《迎福》。1月29日(正月初一),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少儿春晚《跃动嘉年华》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黄冈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的8名小朋友带来了精彩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黄梅戏《女驸马》选段。1月30日(正月初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的舞台上,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教师潘柠静再度惊艳亮相。此次登上春晚舞台,她参与的情景剧《大院人家》别具一格,巧妙融合了黄梅戏元素与情景表演,深得观众的喜爱。

据市群艺馆馆长侯啸澜、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我市更加注重非遗的传承与延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深入了解非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