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渝蓉高铁大别山隧道掘进隧道斜井最后百米

1月31日中午,麻城市三河口镇,汽车沿着3公里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抵达张广河村禾叶山。沪渝蓉高铁(又称“沿江高铁”)大别山隧道禾叶山斜井出现在半山腰。

“斜井已经挖掘了1463米,我们正在冲刺最后100多米,争取早日转入正洞施工。”中铁十八局沪渝蓉高铁合武段1标一分部书记赵迪介绍,春节期间,部分工人回家过年,但还有30余人留守施工。

全长14.6公里的大别山隧道横跨湖北、安徽两省,是沪渝蓉高铁合武段最长的隧道和控制性工程。

大别山重峦叠嶂、地质复杂,在这里建造隧道难度大。“隧道分别从湖北、安徽两个方向对打,我们负责的8000米,由湖北往安徽方向打。因工期紧,任务重,打一个斜井进入正洞,多增加一个工作面,可以提升隧道施工效率。”洞内,赵迪边走边解释,全长1600多米的禾叶山斜井垂直于正洞,由上往下打,落差一百多米。

汽车在洞内缓慢行驶,洞内的温度也越来越高,水量也越来越大,水流最终在掌子面处汇成一个1米多深的水坑。“洞内的水量比我们预计的要小,但一个小时要涨水10厘米,我们每隔半个小时就要抽一次水,避免水位过高。”赵迪介绍,目前,斜井以一天10米的速度掘进,预计2月中旬就可以抵达正洞,开始正洞施工。

斜井施工过程中,需时刻观测围岩的沉降情况。“很想回家,但是春节期间离不开人,等节后再补假回家跟家人团聚。”测量员张林是云南省大理市人,他摆好全站仪,轻点屏幕,确定好测量坐标点,随即将激光对准洞顶、洞壁的三个反光观测标。“拱顶的海拔高度是304.58米,洞壁两个观测点的距离为7.98米,沉降没有变化。”张林边操作边说,来自辽宁省辽阳市的安春霖则认真地记录。这是两个人在项目部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他们每天要对斜井进行一到两次的沉降数据测量。

现场,除了人工施工外,斜井还配备了监测机器人,实时查看掌子面状态及有毒有害气体等情况,如发现异常,机器人会一键报警,并将影像传输到信息室。

赵迪介绍,在岗的30余人来自天南地北,大多数自2024年1月到项目后,就一直没回过家。“正月初八前后,其他工人也会全部复工,工期会进一步提速。”赵迪表示,为加快大别山隧道主线施工,项目部配备了三臂凿岩台车、锚注一体机等机械设备。目前,正洞已掘进200多米,以每天6米多的速度掘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王永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