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至荆门高铁建设现场,建设者春节“不打烊”,加紧施工高铁铺轨前最后一道工序——无砟轨道施工。
1月31日,正月初三,汽车在荆门市东宝区圣境山里绕行,半山腰间出现两个隧道洞口,中间是一座桥梁——这便是九渡港河特大桥。该桥无砟轨道施工现场,巨大的龙门吊运送着模板和钢筋,十余米高的混凝土泵车,在一阵阵有节奏的泵送声中,将混凝土徐徐送入模板内,工人手持振动棒紧张作业。
一名年轻人戴上安全帽,跨过轨道模板,来回用卷尺测量钢筋间距,检查预埋件质量。“无砟轨道由底座板、隔离层和混凝土道床板等组成,是高铁安全运行的底盘,施工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中铁十五局项目技术员许雷雷介绍。这个春节,项目部有三四百人坚守岗位。
按规定,无砟轨道施工的混凝土入模温度、养护温度在15摄氏度左右,冬季施工难度较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在恒温“保温大棚”内,几台暖风机轰鸣,十多名建设者弯着腰,熟练地手持器具对混凝土进行收面(打磨平整度),并覆盖薄膜保温。在14天的养生期内,数公里的无砟轨道在“空调房”里盖棉被保暖。
混凝土浇筑精度高,是另一难点。为确保无砟轨道内实外美,建设者精雕细琢每一道工序,将浇筑轨道精调的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你看,如此平整的镜面,蚂蚁都可以在上面溜冰了。”许雷雷笑着在混凝土表面立上一枚硬币,站立不倒。
这背后,是中铁十五局项目部建设者的默默付出和奉献。项目负责人杨立讲起了许雷雷这位“00后”的故事:他是安徽淮北人,本来准备回老家过春节,但5个无砟道床的工点不能停工,于是他主动要求留下来。“这是我首次在工地上过年,说不想家肯定是假的,但能留下来锻炼,为湖北高铁建设出力,感到挺自豪。”24岁的许雷雷对记者说。
杨立介绍,春节期间实行两班倒工作制,只为早日把襄荆高铁建成,项目全线计划施工无砟轨道近24公里,目前已完成6公里多。
襄荆高铁全长116.23公里,桥隧比84.7%,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正冲刺今年建成,届时襄阳和荆门间将实现1小时通达,对构建湖北高铁2小时生活圈、完善沿江高铁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尤昆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