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有戏 大美心安

本报通讯员 李青松 王亚飞

7月16日晚,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以“黄冈有戏、大美心安”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在黄冈黄梅戏大剧院圆满落幕。

节会有期,精彩无限。艺术节期间,黄冈各大剧场好戏连台,线上展播精彩不断,不仅仅有黄梅戏,还有麻城东路花鼓戏、武穴文曲戏、鄂东楚剧等多剧种优秀剧目集中登场,构成溢彩流光的艺术剧阵。

传承发展 把黄梅戏请回娘家

《天仙配》剧照

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是湖北省重要戏曲品牌活动之一,每三年举办一届,对湖北黄梅戏的传承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黄冈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和著名的戏曲之乡。在湖北32个地方剧种中,黄冈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北黄梅戏、麻城东路花鼓戏和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鄂东楚剧、武穴文曲戏、罗田东腔戏、英山采花戏等6种。1989年8月,根据湖北省委作出的“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决定,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在黄冈挂牌成立。同年12月,首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在武穴市举行,成为湖北省最早设立的地方戏曲艺术节。

——更热闹:本届艺术节活动持续近1个月,既在黄冈市区集中展演,又在各县市本地展演,还在线上进行展播,17省戏迷带来超过40场精彩演出。

——更融合:省文旅厅、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黄梅戏传承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剧目生产、人才培养和院团建设,推出了一批优秀戏曲剧目和人才,在省内外产生热烈反响。节会已成为湖北推动文旅融合、实现文化惠民,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更担当:我市以此次黄梅戏艺术节为契机,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推动黄冈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加快建设文旅名城,为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和全国革命老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作出新的贡献。

多个剧种、多地院团,场场爆满……升腾起黄冈的“戏曲之梦”,一场戏迷们的逐梦之旅就此展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6月20日开幕式上,由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入选国家“像音像”工程的黄梅戏传统经典之作《天仙配》鸣锣开唱,熟悉的唱腔,优美的曲调,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令戏迷们直呼过瘾。

武穴文曲戏《广济往事》则以抗战时期武汉会战的最后一战田家镇保卫战为背景,讲述主人公舍小家为国家、舍家族亲情为民族大义的故事,大气轻盈、流畅舒展的曲调,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观众领略到文曲戏的独特艺术魅力。

而根据经典越剧改编的麻城东路花鼓戏——青春版《五女拜寿》,也因契合了当下倡导健康风尚、弘扬传统美德的时代要求,获得广大戏迷的一致认可和倾情支持。

曾在第十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上举行首场公演,集中展现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忠贞不渝、血洒天山的革命气节的大型现代黄梅戏《铸魂天山》,经过精心打磨,作为第十一届黄梅戏艺术节的“压台戏”亮相闭幕式,把现场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观众盛会 17省戏迷共唱一出好戏

《广济往事》剧照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6月26日,在本届黄梅戏艺术节的分会场黄梅县黄梅戏剧院,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上演,台上演员一步一式唱着,台下戏迷一字一句和着,千余名观众将剧院挤得满满当当。

你方唱罢我登场,两段精彩表演后,现场观众发现了不寻常之处:“女驸马变了!”

原来,该剧共为六折,每一折演员都有变化,一个角色多人扮,联袂共演一台戏。黄梅“搭台”,湖北、安徽和江西等17省58位黄梅戏迷接力合演《女驸马》,跨省联动,专业演员和戏迷票友同台竞技,5个“冯素珍”依次登台亮嗓。

“乘黄梅戏艺术节活动东风,我县同时举办首届全国黄梅戏爱好者艺术节,各地爱好者社团合成演出整本《女驸马》是重头戏,这是黄梅戏艺术领域合作交流的全国首创之举。”该县黄梅戏剧院院长余文新说,县里一个多月前就开始谋划,诚邀全国黄梅戏爱好者来黄梅演戏、看戏,在黄梅戏故乡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唱起《女驸马》,各地表演者们得心应手,但却都是第一次参与不同剧社合唱一整本大戏的演出。八方同台飙演技,既是以戏为媒,以戏结缘,更是跨省跨地交流。

黄梅县是千年古县,更是黄梅戏艺术的发源地,本届黄梅戏艺术节特别设置了黄梅县分会场“唱响大黄梅”——一曲原创黄梅歌《灵润黄梅》奏响演出序章,党群口、宣传口、教育口、政府口、政法口、小池镇、孔垄镇、黄梅镇和全国戏迷等11个黄梅戏演唱方阵,身着彩装竞唱黄梅戏经典唱段,千余人齐唱《家在黄梅》。宏大的舞台,震撼的现场,让戏迷们着实过足了戏瘾。活动期间,黄梅县各乡镇、县直单位干部职工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民学唱黄梅戏活动,提高全县干部职工黄梅戏演唱水平。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涂宝峰介绍,“唱响大黄梅”分会场活动,不仅是黄梅县的盛事,也是省级戏曲艺术节向基层延展辐射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不断丰富黄梅戏艺术节举办形式,扩充黄梅戏艺术节内涵,展示黄梅戏艺术节发展成果,擦亮黄梅戏艺术节品牌,促进全省乃至全国黄梅戏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美心安,黄冈有戏。本届黄梅戏艺术节还举办了全国黄梅戏戏迷联谊会、彩车巡游、黄梅戏爱好者展演、“大美黄冈、此心安处”文化旅游宣传语矩阵发布会、畅游黄冈、文旅项目签约、第27届“中国(黄冈)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等活动,打造了一场文化交流的盛会、艺术鉴赏的盛会、旅游推介的盛会、经贸合作的盛会、亲民惠民的盛会。

云端赏戏 观众点击总量超亿人次

《活字毕昇》剧照

足不出户,尽享“云”端好戏。

第十一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按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聚力开展优秀剧目线上展播,成为本届艺术节的一大创新和特色。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大别山母亲》《李时珍》《李四光》《天仙配》,黄冈艺术学校的《槐花谣》《疫·春》《铸魂天山》,黄梅县黄梅戏剧院的《我的乡村我的亲》《传灯》《青铜恋歌》《天上掉下爹》《慈母泪》《程婴救孤》《梁山伯与祝英台》,罗田县黄梅戏剧团的《余三胜轶事》《清清义水河》,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的《八斗湾》,英山县黄梅戏剧团的《梁祝》,蕲春县黄梅戏剧团的《荞麦记》,红安县楚剧团的《天明天亮》《风雨情缘》,湖北麻城东路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的《麻乡约》《拜月记》,武穴市文曲戏研究院的《嬉蛙》等25部大戏,通过湖北文旅之声、黄冈文旅云等网络平台进行全天候展播,广大黄梅戏爱好者共聚云端品鉴戏曲艺术,观众点击总量超亿人次。

“云端赏戏”活动不仅拓宽了文化下乡的渠道,打破了地域界限,让文化传承不再局限于戏台,在剧目选择上也更加多样化。

与黄梅戏大剧院集中展演的创新、改编和传统经典大戏相比,黄梅戏大剧院和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小剧场上演的折子戏专场,各县市本地展演的大戏和折子戏,同样受到广大戏迷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关注。

鄂州市文惠文艺演出剧团和浠水县楚剧团分别上演黄梅戏《女附马·洞房》、楚剧《赶会》、折子戏《别窑》《三岔口》,不同剧种的艺术享受引发观众热议。黄冈艺术学校上演《梁祝·梦蝶》《天女散花》等专场折子戏,一个个精美绝伦的黄梅戏节目完美呈现,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黄冈艺术学校近年来的办学成果,令观众如痴如醉。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携《割肉还母》《喜荣归》等4部黄梅戏小戏浓情献演……

各县市在本地参演的大戏和折子戏有武穴市文曲戏研究院的《广济往事》,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的《八斗湾》,浠水县楚剧团的《挡马》《赶会》《别窑》《三岔口》,蕲春县黄梅戏剧团的《秦香莲》,湖北麻城东路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的《五女拜寿》,红安县楚剧团的《寻儿记》,英山县黄梅戏剧团的《汉宫怨》,同样火爆,座无虚席。市区集中展演和各县(市)本地展演19场线下演出,直接观众达2万多人次。

千人冒雨共唱黄梅戏

(本版摄影记者:余涛 周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