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宋琳琳扎根乡村13载无怨无悔——在山间撒满爱与希望的种子

湖北日报记者 柯利华 本报记者 李好 通讯员 胡胜林

留守儿童的经历,让她从小在心里种下一颗关于“希望”的种子。2011年,大学刚毕业的她报名参与“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返回大别山深处投身教育事业。

对学生,她总是带着期许的目光,鼓励孩子们慢慢成长。而她本人,性子却变得越来越急,诗歌节、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一个接一个,总担心接不上茬。

11月10日,当问及好不容易走出大山,为何做出返乡的决定时,宋琳琳说:“多一个孩子走出大山,就多一分希望。”

她就是蕲春县青石小学盖天校区副校长宋琳琳。

婉拒高薪机会,13年无怨无悔扎根山乡

“为期10天的岗培圆满落幕,这又是一次离别与远行。我们都是赵老师的孩子,每逢夏天回家看看,话话家常。10天后,我们又都奔赴远方。为了生活,为了梦想,为了责任与担当,我们将勇气装满行囊,抵达美丽的村庄,播种知识,迎接曙光。”

8月20日,宋琳琳在自己的教育日记中写下今年作为岗培辅导员的参训感受。像此次参训的几千名教师一样,13年前,宋琳琳也是一名讲台新人。

2011年,宋琳琳从黄冈师范学院动画设计专业毕业后,毅然投身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回到家乡蕲北山区檀林中学资教。2012年,宋琳琳通过考试,成为我省首批“新机制教师”中的一员,被分配到青石镇陈坳小学。2020年调任青石镇实验小学盖天校区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

盖天校区所在地,群山起伏,交通不便。全校600多名学生,有2/3是留守儿童。

“看着这些孩子,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我想给他们一个温暖的童年。”宋琳琳说,她当年也是一名留守儿童,这是她好不容易走出大山、又返回大山的原因。

课堂上的宋琳琳是个全科教师,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几乎所有的课都教过。课堂外的宋琳琳又化身“超人妈妈”,帮学生梳头发、缝衣服,教学生叠被、刷鞋。

2016年,宋琳琳在漕河县城买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但宋琳琳放着城里的商品房不住,天天“赖”在学校不出门。宋琳琳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搭建舞台,让原本不自信的山里娃学会表现自己。

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宋琳琳带着学生办画展、组织文艺演出,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她辅导的乡村学生在全国希望工程美术大赛中拿了一等奖,8岁的小女孩第一次从山里去往上海领奖,看见了更大的世界。

再次走出大山的机会并非没有。2017年,东莞一所民办学校开出20万元年薪来挖人。可宋琳琳却拒绝了:“我已经离不开这里了,乡村教学虽然条件艰苦,但我很快乐,很享受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

链接山外资源,每个孩子都应该被照亮

“2021年2月12日,当年那个送我兰草花的小霞来看我了。10年了,当初的中学生现在长得亭亭玉立,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她现在在一家三甲医院上班,昨晚还在上夜班,一晚都没有休息的她今早便坐早班车从黄石赶回来给我拜年……”

2011年,宋琳琳在檀林中学迎来她的第一届学生,日记中的“小霞”便是其中一位。

那时的小霞不太合群,总是一个人待在角落。被学生们遗忘的孩子,却引起宋琳琳的注意。

原来,小霞父母身体不好,家中还有弟弟妹妹。家境贫困的她,对未来日渐丧失信心。“但是读书才是你最好的出路。”宋琳琳对小霞说。

从那以后,宋琳琳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既当补课老师给小霞补习功课,还当心理老师为小霞纾困解难。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下,小霞慢慢变得活泼起来,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期末考试成绩全班第一。

“因为亲历了家人被病痛折磨,小霞毕业之后选择到医院工作。”宋琳琳笑着说,“她基本上每年过年都会来看望我,看着她越来越好,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从险些放弃自己的内向学生,到三甲医院的白衣天使,小霞是那些被宋琳琳照亮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

“对于留守儿童,提供生活上的陪伴不困难。最难的是,让留守儿童走出常见的孤独、自卑等。”宋琳琳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他们从过去吃饱穿暖的物质需求,升级到渴望陪伴的精神需求,还面临沉迷手机、抑郁自闭等问题。

面对这些,宋琳琳迎难而上——建立心理咨询室,自己带头考取心理咨询师合格证,让孩子随时随地可以敞开心扉;线上拓宽募捐渠道,对接爱心人士为贫困学生提供物质帮扶;设立诗歌、音乐课程,在学校定期开办美术画展等文艺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宋琳琳的努力下,有的孩子渐渐放下手机,有的孩子慢慢变得阳光活泼。

“我还在檀林中学资教时,学生总会在沿途的大山里给我采摘几束兰草花。多年过去,我一直视如珍宝,如今它们仍在我家的阳台上散发芳香。”宋琳琳感慨道,这些兰草花既是学生对我的爱,也是我对自己的叮嘱,我一定要让这贫瘠的大山,开出越来越多美丽的“兰草花”。

“争分夺秒”活着,愿大山里能开满希望之花

宋琳琳在回乡任教期间得到了孩子们的爱戴,也收获了恋人的倾慕。数学老师李锋是她的大学同届同学,两人本不相识,有缘一同成为“资教生”,又一同考入陈坳小学,于2013年组成小家庭。

从此,青石镇十里八乡的山间小路上,总能看到李锋骑着摩托带着宋琳琳去家访的画面。“以前总是她一个人跑,我担心山路不安全,就陪着。这么多年过去,已经数不清去了多少孩子家里,只记得镇上的大路小路我们几乎都走过了。”李锋笑着说。

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2014年,宋琳琳考入湖北大学攻读教育学研究生。暑期,需要到校学习,她只能把年幼的孩子和母亲带到武汉。一家三代人挤寝室求学的故事,成为湖大校园的一段佳话。

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宋琳琳被诊断出乳腺癌晚期。2021年,李锋被诊断出患有甲状腺癌。

原本在教室和学生宿舍之间往返的宋琳琳,现在每隔21天就要去武汉协和医院检查、拿药,化疗结束后又得第一时间赶回来。

2022年8月1日,宋琳琳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网站申请了遗体和器官捐献。“面对病魔怎么可能不害怕?但是生老病死本就是自然规律,沉浸在害怕中只会消耗我的时间精力。”宋琳琳说,“我的孩子们还在学校等着我,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再尽力为他们多做一点事情。”

“宋老师您好,我是蔡尚成。”今年8月份,宋琳琳收到一条微信好友申请。

原来,蔡尚成是宋琳琳在陈坳小学任教时的第一届学生,今年高考取得683分的好成绩,特向宋琳琳报喜。“虽然可以填报北大的土木专业,但我更想选择一个我喜欢的专业,我准备填报武大的计算机专业。感谢您之前对我的教诲,我一定会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这些年,孩子们在慢慢成长,宋琳琳也相继获得全国“TCL希望工程烛光奖”“马云乡村教师奖”“黄冈市骨干教师”“黄冈市第七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中国美丽青年乡村教师”“全国最美教师”等荣誉。

13年来,大山里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宋琳琳始终都在。如今,一批批有情怀、有担当,热爱教育、热爱乡村的年轻人正踊跃加入宋琳琳的队伍中。“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有限的,但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乡村教育,形成的力量、带来的改变,将是巨大的。我们一定会在大别山区撒满希望的种子。”宋琳琳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