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桥
父亲离开我们快一年了,在他离开我们的这些日子里,让我忘不了的是他的手。那双手,时时在我脑海萦回,时时在我眼前晃动。
父亲出生于1933年3月,2023年7月18日去世,享年91岁。他去世的前一周,平时身体尚好的父亲,那天晚上洗完澡后上床睡觉,半夜里突然鼾声特别大,陪护他的人感觉异常,立马向在附近居住的大哥和三弟打电话。他们赶回后,不停喊父亲,可怎么喊都喊不醒他,于是他们立即叫来救护车,将父亲送往红安县人民医院,医生紧急处理后又将他送到重症监护室,并下了病危通知书。我和弟妹接到通知赶回红安。回家后,想见父亲却见不着。他在重症监护室里,有专人护理,每天只安排一名家属探视,时间才20分钟,我们只能轮流进去,那天轮到我。
父亲戴着呼吸机,身上插着管,像睡着了似的。我握着他的手与他说话,可他没任何反应。我抚摸着他的手,突然发现,他的手又大又厚实,我将我的手与他的手比较,我的手比他的手整整小一圈,而且瘦小多了。我问医生,父亲的手是不是肿了?医生告诉我,没肿,很正常。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来没碰过父亲的手,真正接触的就是这次。没想到,父亲的手这么大这么厚,而且还十分光滑,不像一个90岁老人的手。望着这双手,我想了很多很多。
父亲的手,是一双勤劳的手。父亲的家比较殷实,在兄弟姐妹4人中,他排行老三。听奶奶讲过,父亲非常勤快,边上学边帮忙家里做事,尤其是砍柴,他是行家里手,深得家人喜欢。就是到红安一中上初中住读,他放假回家也帮忙砍柴干活。奶奶说他的手闲不住。
父亲的手,是一双智慧的手。父亲初中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十几岁就进入红安县人民银行工作。他心灵手巧,勤奋务实,很快就适应了工作,22岁成为红安县人民银行副行长。之后,他还担任过红安县七里区委办公室主任、袁河乡党委书记。他还被调到粮食部门工作,以下乡住队为主。改革开放后,又担任过红安县高峰公社管委会主任、红安县税务局副局长。不管干啥,他脚踏实地,用心去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类拔萃。就是在农村住队,上级领导和当地群众都喜欢他,年年将他评为模范。那时候,来我们家最多的是住队的干部、房东和群众,亲戚反而来得少。
父亲的手,是一双灵巧的手。父亲写得一手好字,而且还擅长绘画。我记得,那时候每年春节,别人家都是到书店买幅画回去张贴,我家的年画却是父亲剪贴的,而且年年不一样。那年画是独一无二的,以至于我的小伙伴们经常来参观,甚至预测来年春节又会贴什么画。那情景,犹在昨天。他还喜欢写通讯报道,作品经常被《红安报》、红安广播、《黄冈报》刊播,常常被评为模范通讯员。他还教我们写报道,我们家被红安县委评为“模范通讯员之家”,我和哥哥也由此渐渐走上新闻之路。
父亲的手,是一双“擎天”的手。母亲在人民银行红安县七里区营业所工作,我们兄弟4个和1个妹妹都在七里坪长胜街居住,由外祖母照顾。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到县里工作了,与地县领导一起住队比较多。父亲参加工作早,工资在当时较高,行政20级,月工资64.50元,时任县委书记的工资比他还低一级呢。我们家家大口阔,父亲的双手自然成为我家“擎天手”。父亲每个月都要送钱回来,他回来,我们甭提多高兴啦,因为他回来我们就可以吃肉,这个月吃了,又盼着下个月父亲回。父亲还是我们家的“大厨”,每月回家和逢年过节,都是他掌勺,所以我们都盼他回家。他在家,我们就有口福。要是哪个月他没回,我们要难过好一阵子。
拉着父亲的手,不想让他走!可是病魔无情,父亲还是走了。他的那双手,我再也看不到了,我好难过!父亲的手虽然看不到了,但他那双手给我留下的记忆,永远不会忘,永远记在我的心头,永远定格在我的眼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