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晓娟
每逢周一上午,罗田县河铺镇石头板村教学点准时举行升旗仪式。作为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唐高群带领学生唱起国歌,深情地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身材瘦小的唐高群,由于左侧肋骨先天缺失,导致背部总是驼着,看上去就像一座低矮的拱桥。从1994年走上讲台那天起,每到汛期放学的路上,唐高群就背着学生趟过宽100米的河回家,用自己弯曲的脊背为山区儿童撑起了一座求学之桥。2015年11月,唐高群荣登“中国好人榜”。2019年,他又获评“马云乡村教师奖”。
23年如一日,弯曲的脊背托起求学桥
石头板村教学点地处罗田大山深处,一条河自东向西贯穿全村,把村子分割成南北两岸。春夏秋三季时有汛期,村民只在冬季才在河上架起独木桥,南岸学生要上学多数时候必须蹚过100多米宽的河流。
由于村民们忙于农活,时常无法准时接送孩子,为了学生上学安全,唐高群就主动背学生过河,这一背就是23年。
最多的时候需要接连背20多个孩子,一圈下来,耗时一个多小时。每次背完孩子,唐高群累得发软,好几次,险些栽倒在河里,躺在河边休息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长期蹚冷水河,使他的双腿患上了风湿病,每到阴雨天膝盖总是冰凉酸痛。
唐高群多次拒绝了同学高薪聘请和调离机会,只因他心里清楚,外面的老师没人愿意进来,如果他不干了,教学点就会被撤销,这些幼小的孩子就要去五公里以外的学校,更不方便了。
目前,教学点只剩下唐高群和6名学生,最小的孩子4岁,最大的6岁。
“这些年,多亏了唐老师,一个人撑着学校,既是老师,又是家长,很不容易,为了不耽误课程,每次生病,他都是一边打点滴,一边给孩子们上课。”“唐老师责任心强,伢交给唐老师我们很放心。”学生家长朱春芳打心眼感激唐老师。
虽然教学点学生少,但是唐老师坚持全面开课,每天上七节课,每节课上两个年级的内容。中午放学后,有的家长不在家,他偶尔也会给学生做午饭。下午放学时,家长不能及时接孩子,他就把学生一个个送回家。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年过半百的唐老师利用网络学习舞蹈、音乐、剪纸等,带领学生一起做科学小实验,跳舞做游戏。在课堂上他们是师生,下课了他们是朋友,生活中他们更像是父亲和子女。
立定青山,不屈的脊梁架起圆梦桥
唐高群的清贫、坚守和付出,托起石头板村孩子走出大山的希望,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
2015年,唐高群的事迹被广泛宣传,获得社会赞许,先后入选“中国好人榜”、马云乡村教师计划。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期盼能有一座结实的桥,好让孩子们安安全全地上学!” 这是唐高群平常说得最多的话。
在唐高群事迹的感染下,2017年,社会各界、本村村民和当地政府三方共同筹资150多万元建成圆梦之桥,解决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架起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桥梁,撑起乡村教学点的大梁,唐高群成为学生和家长心中的一道光。“唐老师个子矮小,却是村民和学生心目中的巨人。”老村支书江秘书感叹。
榜样的力量有温度!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先后给教学点和孩子们捐献了体育器械、衣物、图书、空调、电脑及办公用品十余万元的爱心物资和款项。
榜样的力量鼓舞人心。2016年家乡遭遇洪灾,唐老师积极投入抗洪救灾,为家乡募集救灾款项7万余元。其后,他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帮助贫困学生,每年为贫困学生争取到近万元的衣服、文具等爱心物资。
在唐高群老师的视频号主页有这样一首小诗“大别山上一棵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