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龙潭畈

胡天堂

山,一座连着一座,宛若锯齿一样逶迤绵延,山麓那片绿色的田畈,就叫作龙潭畈。路,一弯拐过一弯,沿着英蕲公路向东盘旋而上,过了野猪河水库那段,就去往龙潭畈。

龙潭畈,位于英山县与蕲春县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当年父亲当驻村干部工作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印有父亲忙碌的足迹,村村寨寨都留有父亲辛勤的汗水。如今,带着父亲未了的心愿,走过年少时熟悉的道路,望见村头挺拔的大松树,作为一名县老促会乡村振兴课题调研组的成员,我又回到了龙潭畈的怀抱。

天光云影,山光水色,众鸟啁啾,欣欣向荣。盛夏的龙潭畈,树木葳蕤,芳草碧绿。站在村部广场,我不禁心潮起伏,百感交集,从当初泥泞不平的机耕路到如今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从过去低矮简陋的土坯房到现在宽敞明亮的小洋楼,从名不见经传的贫穷小山村到快速崛起的“英蕲交界明珠村”……这片红土地上的那山、那水、那人,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父亲作为长冲公社文教站干部,驻龙潭畈工作多年。第一次来到龙潭畈,年少的我是坐手扶拖拉机进村的。那时,一场大暴雨洗劫英山,父亲带领乡亲们抗洪救灾,两个多月没有回家。他委托拖拉机手带我来村,拿点生活费回家给母亲。在我的记忆里,进村简易机耕路坡陡弯急,凸凹不平,还有两条深深车辙。龙潭畈距县城16公里,拖拉机颠簸一上午才到村里。山大、路破、地瘠、屋旧,沟壑纵横,偏僻荒芜,乡亲们荷锄挑担,牵牛下田劳作,日子过得艰辛,这是龙潭畈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时间真如电光石火,弹指一挥间。当年那个嘴唇边长着绒毛的我,已成长为县委党校负责人。父亲驻村时那位风华正茂的“小彭支书”已变成饱经风霜的“老彭支书”,他叫彭善江。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期间,彭善江向我绘声绘色地讲述父亲当年带领乡亲们劈山修路、围河筑堰、采石砌岸、伐木建房、垦田开地、插秧种麦等件件往事,洒下辛勤的汗水改变龙潭畈贫穷落后面貌。父亲多次争取野猪河水库下放村管理的问题得到解决,村集体每年收取管理费近2万元。彭支书说父亲是龙潭畈的“大恩人”“大功臣”,热情而诚挚地邀请父亲重回龙潭畈“走一走,看一看”。当我把这一消息告诉患病中风、坐在轮椅上的父亲时,他十分高兴,浑浊的眼里流露出期待之光。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加之英蕲公路施工改建,父亲重回龙潭畈终未成行。感染新冠病毒加重病情后,父亲永远离开了他挂念不忘的龙潭畈,永远离开了爱他敬他的乡亲们。

如今,在新任党支部书记彭洁的陪同下,行走在父亲工作战斗过的土地上,秀美山水成为我目光追逐的底色,绿色田畴亦是我心灵寄托的诗笺。生活在龙潭畈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攻城拔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看不到当年荆棘遍地的野壑山坡,映入眼帘的是随山环绕、连天接地的梯地,那是油茶基地、茶园、药材园。全村发展油茶4700亩,面积、产量位居全县第一。与湖北辰美药业公司签约订单,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0亩,黄精、射干、虎杖等药材长势喜人。绿色产业已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以茶叶、油茶、中药材为主的特色农产品,产量大,品种优,销路广,评价好。高山生态油茶加工厂已建成,引进外地能人,依托扶贫车间,油茶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前景十分广阔。往日磕磕绊绊、泥泞不平的村主干道,已变成为宽阔大气、平坦舒适的柏油公路,28公里水泥路直通小组自然塆。一条条绸带般的道路串起灵山秀水,拉近了龙潭畈与外面世界的距离,也吸引外地能人来这里搞投资、办产业、开民宿。那方野猪出没、荒凉幽深的野猪河水库,被湖北清简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李敏前来开发经营,现已建成茶隐龙潭民宿,成为武汉、黄石等地游客钓鱼、休闲的“网红打卡地”。过去破旧不堪的土坯瓦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造型各异的新式楼房。村两委带领乡亲们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河道渠塘,铺设排水管网,建设文化广场,添置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风民风为之一变,一个美丽、文明、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正在英蕲交界处崛起。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回望龙潭畈,山山皆秀色,处处显生机,无时不风光。回望龙潭畈,山村宏图起,旧貌换新颜。长眠地下的父亲如果感知龙潭畈发生的沧桑巨化,一定会含笑九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