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掀起“增收热”——黄州传统民俗烫豆糕成为村民致富“新路子”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11月20日上午
黄州区陶店乡袁家铺村14组村民孙楚来家里
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原来他们家又开始手工烫豆糕了
豆糕
是黄州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
也是老百姓过年必备的年货之一
每年一到冬季
孙楚来和妻子李秋梅就拾起烫豆糕的“老手艺”
手工制作出深受黄州人喜爱的传统美食
豆糕
然后通过口碑相传
将产品推向市场
烫豆糕这个“老手艺”一经上市
便焕发出了强劲活力
现已成为孙楚来家冬闲时期增收的主打项目
当天
孙楚来和妻子李秋梅
将泡发一夜的黄豆和大米用磨子磨碎成浆
接着
将磨好的豆米浆倒入大盆中
加入适量的面粉,并快速搅拌
以防沉淀不均匀
然后,将两口大铁锅烧热
用丝瓜瓤蘸上菜油快速擦锅
舀一碗豆米浆旋转倒入锅中
用打磨过的蚌壳盖迅速抹圆、熨平
几秒后,豆糕皮烫熟
需要用手快速提起烫熟的豆糕皮
放到灶旁边的米筛或筲箕背面
再摊铺到竹帘上晾凉
最后,将晾凉的豆糕皮卷成筒
切成丝或剪成丝,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我们家今年是从10月20号开始烫豆糕的。
天气晴好时,
两个人一天可以烫一百多斤米的豆糕。”
孙楚来介绍说
“冬季田里没有多少农活,
从农历十月底到腊月底的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烫豆糕’这一项,
每年可以增加将近2万元的收入。”
民俗文化传承的不仅仅是乡愁记忆
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在陶店乡袁家铺村
烫豆糕、打糍粑的家庭作坊就有5家
“黄州区老百姓‘烫豆糕’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
传承到现在已有300多年历史。”
黄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驻袁家铺村第一书记郑先明介绍
村两委鼓励村民农闲时发展第二产业
让传统民俗文化逐步走向
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
使烫豆糕和打糍粑
这些黄州传统技艺成为村民致富新路径
更好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我每年都要来他们家买一百多斤的干豆糕。
这一次就买了87斤,送给亲朋好友品尝。”
当天
从城区驱车十几公里前来购买豆糕的市民
孙女士开心地说道
“今天有口福,
还吃到了刚刚出锅的‘活豆糕炒大蒜苗’,
也买了10张‘活豆糕’带回家,
分给朋友们吃。”
来源:今点黄州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11月20日上午
黄州区陶店乡袁家铺村14组村民孙楚来家里
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原来他们家又开始手工烫豆糕了
豆糕
是黄州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
也是老百姓过年必备的年货之一
每年一到冬季
孙楚来和妻子李秋梅就拾起烫豆糕的“老手艺”
手工制作出深受黄州人喜爱的传统美食
豆糕
然后通过口碑相传
将产品推向市场
烫豆糕这个“老手艺”一经上市
便焕发出了强劲活力
现已成为孙楚来家冬闲时期增收的主打项目
当天
孙楚来和妻子李秋梅
将泡发一夜的黄豆和大米用磨子磨碎成浆
接着
将磨好的豆米浆倒入大盆中
加入适量的面粉,并快速搅拌
以防沉淀不均匀
然后,将两口大铁锅烧热
用丝瓜瓤蘸上菜油快速擦锅
舀一碗豆米浆旋转倒入锅中
用打磨过的蚌壳盖迅速抹圆、熨平
几秒后,豆糕皮烫熟
需要用手快速提起烫熟的豆糕皮
放到灶旁边的米筛或筲箕背面
再摊铺到竹帘上晾凉
最后,将晾凉的豆糕皮卷成筒
切成丝或剪成丝,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我们家今年是从10月20号开始烫豆糕的。
天气晴好时,
两个人一天可以烫一百多斤米的豆糕。”
孙楚来介绍说
“冬季田里没有多少农活,
从农历十月底到腊月底的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烫豆糕’这一项,
每年可以增加将近2万元的收入。”
民俗文化传承的不仅仅是乡愁记忆
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在陶店乡袁家铺村
烫豆糕、打糍粑的家庭作坊就有5家
“黄州区老百姓‘烫豆糕’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
传承到现在已有300多年历史。”
黄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驻袁家铺村第一书记郑先明介绍
村两委鼓励村民农闲时发展第二产业
让传统民俗文化逐步走向
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
使烫豆糕和打糍粑
这些黄州传统技艺成为村民致富新路径
更好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我每年都要来他们家买一百多斤的干豆糕。
这一次就买了87斤,送给亲朋好友品尝。”
当天
从城区驱车十几公里前来购买豆糕的市民
孙女士开心地说道
“今天有口福,
还吃到了刚刚出锅的‘活豆糕炒大蒜苗’,
也买了10张‘活豆糕’带回家,
分给朋友们吃。”
请输入验证码